連接世界 奮起台灣--人才篇 缺「中」流砥柱!台灣中高齡上崗率不到五成 問題出在哪?

中高齡回場工作示意圖 (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中高齡回場工作示意圖 (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面對全球大缺工,各國都在積極找補充人力的對策,包括中高齡勞工再次投入職場,勞動部次長王安邦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台灣在五十歲左右的中高齡就業人口相較於其他國家偏少,只有五成左右,這部分需要積極規劃,讓中高齡及高齡勞工也能成為勞動市場的主要力量。

根據了解,中高齡勞工之所以不願再度投入職場,歸納的原因包括有:一、勞動市場歧視,雇主可能傾向聘請年輕員工。二、技能落差,快速變化的技術和工作中高齡勞工無法跟上,需要時間和資源進行再培訓。三、健康考量:中高齡者面臨的健康問題或體力下降,限制他們繼續工作或尋找新工作,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工作環境不友善,職場可能缺乏足夠的支援措施來幫助中高齡勞工解決他們獨特的職場挑戰,如靈活工作安排、健康與安全考量等。

根據勞動部的研究報告指出,像是日本、加拿大、澳洲、歐盟及美國等國家已經開始實施多項針對中高齡及高齡勞工的職場安全衛生政策,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職業傷害事故的發生率,並確保這些勞工能在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中工作。

舉例來說,日本推出了《高齡活動 100》確認表,這是一套包含100個標準化的檢核項目,目的在幫助雇主識別與改善與中高齡及高齡勞工相關的職業安全衛生問題,這包括從工作管理到健康管理的全面評估,從而提供一個更加友好和安全的工作環境,確保年長勞工能夠安全地在職場上繼續工作。

《高齡活動100》的執行流程分為三個主要步驟:掌握現況、進行確認、實施職場改善。首先,安全衛生管理者需要評估與調查目前職場對於年長勞工的安全與健康狀況;其次,依據評估工具的結果進行職場問題的確認;最後,依照優先順序制定並實施職場改善措施,不僅確保年長勞工在職場上的安全與健康,也有助於年長勞工發揮其知識和經驗,讓他們變成職場上的重要戰力。

加拿大和澳洲則依據自身國情制定指引,重點同樣放在改善中高齡及高齡勞工的工作場所,以確保這些勞工的職業安全。這些指引不僅包括具體的安全措施,還涉及對勞工的持續教育和訓練,以幫助他們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要求和環境。

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分析指出:全球到2035年年齡達55歲的人口將超越0至14歲者,2080年時將超越0至 24歲人數的總和。受到人口結構老化的衝擊,到2030年時,全球 55至64歲的勞工人數預估將達總勞動力的四分之一。勞動部整合聯合國統計資料以及國發會分析結果發現,全世界65歲以上的人口將於2070年佔人口比重的18.9%,其中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將於2070年佔總人口的41.6%,共658萬人,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台灣應如何參考這些國家的經驗和政策,來解決中高齡及高齡勞工面臨的職場安全問題,關係到未來中高齡及高齡勞工是否能成為就業市場的穩定力量的重要關鍵。

更多 TVBS 報導
職場友善!麥當勞徵「銀髮族服務員」 襄理有望年薪百萬
挺壯世代走出去! 韓國瑜笑:我60歲後還在找工作「找的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