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設計開發都敢「台灣製造」,日本老公司稱霸全球!揭密台積電背後的搬運車霸主

吊掛在晶圓廠軌道上的天車是大福半導體液晶事業部主力產品,佐藤誠治說,約2000年開始,晶圓廠規模越來越大,「自動化搬送的重要度越來越高。」(大福提供)
吊掛在晶圓廠軌道上的天車是大福半導體液晶事業部主力產品,佐藤誠治說,約2000年開始,晶圓廠規模越來越大,「自動化搬送的重要度越來越高。」(大福提供)

文・李玟儀、吳和懋

過去逾30年,日本半導體從極盛邁向凋零,但同一時間,卻仍有少數日本半導體業者在全球發光發熱。他們不但走出自己的一條路,讓日本保住優勢,也在部分領域獨霸一方。

這一群「勝利組」究竟做出了什麼不同的選擇,才能持續保有韌性與能量?面對疫後、日本新格局,他們要如何繼續贏?以下是商周2022年專題報導。

走進台積電的12吋晶圓廠,抬頭一望,天花板軌道上,一輛輛搬運車會自己調節速度,甚至互相會車,將裝著晶圓的小盒子傳輸到生產線下一站。

在該公司的一座大型晶圓廠內,這些搬運車的軌道,總長超過50公里,相當於台南到高雄的距離。每一天,搬運車車次至少60萬次起跳,等同全美國半個月起降的班機數量。

這套綜合了精密機械、自動化、AI等龐雜系統背後的推手,是有著85年歷史的日本老牌企業:大福。

先國際化、後在地化
它成世界最大自動化「搬運工」

大福,也是當前全世界最大的自動化搬運系統公司,它能搬的東西五花八門,橫跨各行各業,從台積電、英特爾、三星晶圓廠裡搬運晶圓傳送盒的天車系統、各汽車大廠生產線的傳輸系統,到日本優衣庫(Uniqlo)倉庫的自動化分裝系統都能看見它。

沒有它,各種料件就無法去到該去的地方。「我們的系統就像連結所有重要器官的『血管』。」大福總裁下代博今年接受彭博採訪時說。

相較於《經濟學人》前總編輯艾默特(Bill Emmott)觀察,日本企業多數未能真正擁抱國際化,該公司之所以能鶴立雞群,成為全球第一的關鍵卻正是:國際化、在地化。

「說實話,日本的半導體已式微,」日本大福半導體液晶事業部本部長佐藤誠治接受商周專訪時坦言,他們事業部的客戶,逾9成5來自海外,「在如此條件之下,最重要的是在地化,針對各國客戶導入設備與服務。」

早期,大福主要提供在建築物內搬送物品的系統,比如,在圖書館搬運書籍的單軌系統,直到1984年,他們進入半導體業,開發無塵室用的生產線來運輸產品。

雖然日本半導體業從80年代末期開始衰落,但這家公司並未就此停止成長。

它早在1983年就為了支援日本車廠在美國擴張,在美成立第一家子公司,並在80年代間,陸續插旗加拿大、新加坡、英國,目前已在26個國家布局。

在地化,極早就深植他們的血液當中。但佐藤卻在專訪中數度強調,面對疫後新局勢,他們,還要跟客戶站得更近!

不讓疫情拉大與客戶距離
放下日式思維,在台組MIT團隊

「就像可口可樂在日本推出抹茶飲料,在美國也不會賣一樣,台灣大福也可以自行開發出帶著台灣鳳梨風味的系統設備,」佐藤解釋,產品與服務,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都必須更因地制宜。每個客戶都會有不同的特性,例如,三星強調組織與系統,但台積電則是「速度最快,快到難以跟上!」

過去這3年間,他們最大的創舉是:首度由台灣團隊設計、開發的產品,逆向賣回日本!

他透露,台灣大福替一家台灣封測客戶開發了自動化搬運設備,但這項產品不只在台灣開發、銷售,而且已經有日本大型企業採用。一家日本設備商台灣主管觀察,日商在台灣有開發團隊確實少見。

疫情築起的牆,加速了他們在各國的在地化程度。

佐藤告訴我們,未來新產品開發、規畫、業務,都希望由在地的人員進行。

過去5、6年間,他們也持續讓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更在地。他舉例,過去,是由日本工程師跟台灣客戶溝通,台灣員工多為協助、翻譯的角色,但壞處是:這其實是用日式思維在應對台式思維。近年,他們直接讓台灣員工負責跟客戶對接,用台式思維應對客戶,「對客戶來說,大福隨時可以在身邊應對,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語言溝通。」

一家已經靠在地化贏了數十年的老企業,在疫後的世界,惦記的,是還要與客戶站得更近。當與客戶的心更近了,過去從未有過的機會,也許,就會從中誕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20年市值百強關鍵報告》台股真英雄 市值最高飆93倍秘密

yahoo 市值10強成長王》全球蓋十廠、迎資本支出最高一年!台達電:每次策略都看十年 yahoo 日本飛特族:年過半百、沒做過正職、收入低⋯為什麼仍覺得自己「還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