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青年日」第68場 論「台灣人在東南亞國家的機會與挑戰」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

今(28)日晚上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福和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Hello Taiwan等團體,共同於思享森林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68場活動(「鏈結世界」系列第11場),主題是:「新南向Plus!台灣人在東南亞國家的機會與挑戰」。

本場活動主持人、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與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開場時表示,台灣從2016年開始推行新南向政策,在許多方面都取得顯著成效,不但深化與東南亞各國的合作,更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董思齊指出,新南向其實是世界趨勢,包含日、韓、歐都在東南亞各國積極布局,而為配合數位轉型,2022年開始台灣政府更升級推動「數位新南向」,同時以此為基礎來加強與印太友好國家的合作。

董思齊說,全球正在進行地緣政治、產業經濟以及商業模式「三位一體」的典範移轉,與此同時,賴清德總統提出「經濟日不落國」的構想,外交部林佳龍部長亦提出「榮邦計畫」,希望利用台灣的優勢產業,讓台灣產業佈局全球的同時協助友邦與理念相近國家發展經濟,藉此深化與民主同盟的關係。而過去新南向政策累積的成果,則是未來台灣持續鏈結世界的重要基礎。董思齊鼓勵在場青年朋友,作為具備創新思維與全球視野的新世代,是推動新南向政策的重要力量,透過「人人都是外交官」的實踐,將能讓台灣在印太地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台亞基金會董事長暨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指出,「新南向Plus」是新南向政策的加強版,希望在原有基礎上建立新的經貿科技外交重點,包含智慧城市、人工智慧等,以擴大台灣影響力、提升台灣重要性。蕭新煌表示,過去的國民黨政府只著重連結與中國間的友好關係,到民進黨執政後才重視區域與其他國家關係的重要性,並著重台美、台日、台歐與新南向等四方面的合作,而新南向就是希望加強台灣與東南亞與南亞的各國政府、民間企業、民間社會與人民的連結。在現有基礎下,台亞基金會也積極與其他智庫、團體、青年與NGO合作,希望積極推動青年外交、智庫外交與NGO外交,用民間的力量輔助官方外交的推動。

前駐印度公使陳牧民表示,印度是世界人口最多、經濟規模第五大的國家,更是未來三大經濟強權之一,然而,目前只有400位台灣人住在印度,而雙方每年更只有三萬多人往來,顯示了台灣人對於印度的不了解與陌生。陳牧民認為,亞洲有跟印度一樣富含發展潛力的國家已經不多,包含中、日、韓都積極前往當地發展,隨著台灣許多廠商撤出中國,印度將是重建產業鏈的重要國家。台灣不是沒有機會,近年來印度人也已對台灣加深興趣與印象,尤其是台灣在區域安全的角色以及台灣的科技產業,都被印度社會關注。陳牧民表示,印度是充滿機會與潛力的國家,建議年輕人多多把握機會去印度拜訪與瞭解,也許可以打開看世界的不同方法。

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表示,過去新南向政策甫提出時,許多人對其成效表達質疑,並對東南亞、東亞的市場潛力持保留態度,但近年中國的對外關係,以及中國與西方民主國家的戰略性競爭,讓世界局勢與全球供應鏈都有巨大的改變。徐遵慈強調,過去認為台商到東南亞只能發展勞力密集產業,但現在東南亞與印度更關心產業升級、數位產業與半導體產業,台灣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下,發展潛力遠超過去的想像。徐遵慈認為,台灣未來的「Plus」,包含在東南亞的基礎建設與電子化、在非洲的人道與資源提供、南太平洋的觀光發展及文化與藝術軟實力等四個層面,因此徐遵慈也鼓勵年輕人在自己領域內多與各個國家親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

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執行長楊昊表示,「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是亞洲的台灣,也是世界的台灣,但絕對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台灣」。台灣人對於台灣主體性的發展有很強的認知,庶民文化的交流也讓台灣與亞洲的雙向交流更加縝密,進一步連結台灣在區域內的亞洲認同。楊昊指出,新南向在過去八年有豐碩成果,如今台商在新南向國家的獲利已經大於台商在中國的獲利,並且在醫療合作與學界交流也更深化,不只在經濟上達到分散中國風險的目標,也成就了更多社會連結與夥伴關係。

楊昊指出,新南向Plus是延續也是創新,核心包含三個A、兩個DPP與六條走廊。三個A包含數位科技與經貿、健康與公共衛生、防災與韌性等三個軸線;第一個DPP包含了民主、和平穩定與繁榮外交;第二個DPP則是以發展為關注、以人為中心、以夥伴關係執行。倡議除了需要政府的行動之外,也需要來自民間的支持。在看待新南向Plus上,希望朝向更具體的走廊,讓過去單點式的政策得以深化,從線到面,讓台灣印太戰略的軸心可以更被關注。

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系主任王文岳以自身例子為例,指出過去前往越南開會時曾親身體驗過當地不好的基礎建設經驗,但經過近年來的發展,當地已有巨大的改變,包含台灣與東南亞在新冠疫情前後的交流逆轉已顯示東南亞經濟有長足發展,甚至更舉全國之力積極推動產業升級,促成更多富有階級。王文岳指出,台灣青年未來十年在東南亞國家的發展不可限量,青年應了解自己的專業與對接產業,東南亞已不是世界工廠,而積極追求產業升級的重要市場,也是台灣未來的發展主力。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東南亞國家的民主程度對於新南向政策的影響」、「新南向政策在產學界的中國因素影響」、「台灣薪資環境是否還能吸引外來人才」、「東南亞新世代是否有能力適應東南亞生活」、「台灣人在東南亞各產業的機遇」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會持續舉辦,9月4日週三青年日主題是「台灣第三勢力的生存之道」,邀請董思齊(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陳俐甫(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周倪安(台灣團結聯盟黨主席)、馮光遠(前時代力量黨員)、周德望(福和會青年部主任)、沈佩玲(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副秘書長)、吳崑玉(前親民黨發言人)一同參與講座。

原文出處:Y’s Day「週三青年日」第68場 論「台灣人在東南亞國家的機會與挑戰」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Y’s Day「週三青年日」 論「寵物食品與生命安全如何顧」
「週三青年日」第65場 論「教育真的能翻轉嗎?」
週三青年日第66場 論「全體向右轉?極右派興起與世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