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須看體質 中醫教養生飲食

新光醫院中醫中心醫師黃奎祐以中醫的角度傳遞保健知識。(趙雙傑攝)
新光醫院中醫中心醫師黃奎祐以中醫的角度傳遞保健知識。(趙雙傑攝)

天氣轉涼,不少民眾開始吃羊肉爐,想在天冷時補一補,但其實並非人人都適合這麼吃。中醫師表示,進補須看體質,人的體質可分成陽氣虛、陰血虛、痰瘀3種。對容易口乾舌燥、易出汗的陰血虛者來說,吃薑母鴨、羊肉爐反而令身體更差,影響代謝,較適合涼補的食物。

新光醫院中醫中心主治醫師黃奎祐指出,韭菜、蔥、薑、蒜、辣椒等都屬於溫熱性食物;高麗菜、菠菜、芋頭、南瓜、花椰菜、青江菜等,屬於平性食物;白蘿蔔、瓜類、茄子、空心菜、小白菜等,則是寒涼性食物。

至於水果,芒果、櫻桃、榴槤、荔枝為溫熱性;葡萄、木瓜、桃子、蘋果、柳橙屬平性;柚子、鳳梨、西瓜、香蕉、橘子則屬寒涼性。

黃奎祐說,人的體質分成陽氣虛、陰血虛、痰瘀3種。中醫講求身體的平衡,進補須看體質。陽氣虛者特徵是胃口差、畏寒、喜熱飲、嗜睡、懶言、倦怠乏力、少氣、喘促、夜尿、大便稀軟,適合溫補的食物。

至於陰血虛的人,常見頭暈、眼花、心悸、口乾舌燥、易怒、怕熱、易出汗、喜冷飲、失眠、四肢易麻、便秘、小便黃或短少,適宜涼補食物;痰瘀體質者,則常見胃口差、口乾舌燥、易怒、怕冷又怕熱、嗜睡、懶言、倦怠乏力、少氣、喘促、失眠、心悸、四肢易麻木、目眩、夜尿、有時糞便稀軟、有時便秘,適合平和的食物。

黃奎祐建議,每天起床後、入睡前都須各喝一杯水。若要保護心臟,可吃秋葵、茄子、木耳、海帶等含有膠質的食物,增加血管彈性,平時也可食用有降血糖作用的山藥薏仁粥,先將山藥去皮後泡於水中,用電鍋煮熟薏仁後,將鍋中入清水、山藥、薏仁及玉米鬚,燉煮10~20分鐘,至山藥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