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小孩考上建中?葉丙成:教改最大的阻力,就是父母!

今天網路瘋傳一則令人心碎的報導「沒考上建中!男遭父逼當街發『落榜傳單』」,讓許多人回憶起在父母「唯有讀書高」想法下,曾度過的慘澹歲月。近年教育界不斷嘗試改革升學制度弊病,但長期專注翻轉教育的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卻沉痛指出,曾經是升學制度受害者的家長,居然就是教改最大阻力!

臉書粉絲專頁《Bigtan_bitch》兩天前貼出一位化名「許牛頓」的學生投稿,他從小備受呵護、成績優異,但父母細心照護不是出於愛,而是要他「成為學霸」,卻因沒考上父母心目的理想學校,不只被冷眼以待,甚至被爸爸逼著上街發500張傳單:「賀!許牛頓同學沒上健中。」還逼他回補習班在榮譽榜上貼傳單公開自辱。

這趟羞辱之旅,逼得他崩潰想自殺,最後是補習班助教跳出來安慰、照顧他,並挺身和爸爸對抗,讓這一切暫停。

文章結尾時,他上了高中,數月後回到補習班,卻發現榮譽榜消失了,原來某位上了建中的學生向補習班抗議:「我自己是建中生都不能保證我一定會很幸福了,為什麼你們可以用榮譽榜預言我們會過得很幸福呢?」



阻擋小孩認識自己未來的,居然是當年升學制度下的家長

這句話,不只一位高中生回答不出,很多人上了大學、甚至畢業了,也一樣回答不出來。許多孩子就像「許牛頓」一樣,為了爸媽的面子、為了補習班的榮譽榜而讀書,就算上了人人稱羨名校名系,內心卻是徬徨的無底洞。

「老師,若進台大後,我才發現系跟我想像的不一樣,我該怎麼辦?」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回憶起,每次台大新生演講,總有不少新生向他求助。雖然有重考的選擇,但許多學生受父母之命而無所適從,甚至父母認為,「加減(台語)讀就會了,」而最令葉丙成感嘆的是,不少學生就算重考後,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大學課堂上翹課、趴睡、不知道讀書目的的「無動力世代」越來越多,葉丙成認為「家長」必須負起一大責任。

葉丙成在「skills for you」新北技職年會指出,一直以來家長因學歷至上的觀念,讓孩子僅追求考試成果,卻沒有人生目標,甚至為了成績,更阻止教師創新教學,使得台灣教育改革艱難,大量製造無動力的學生。

每年15萬名大學生休退學,志趣不合成主因

根據教育部統計,近五年,台灣100多萬名大學生中,每年都有15萬名學生休退學,其中志趣不合更是主因。

在家長要求,以及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下,台灣學生過往一直以升學、考試為重,沒有時間探索興趣與志向,上了大學後才發現志趣不合,想轉系卻因名額少、門檻高而轉不出去,許多人只好在不喜歡的科系混到畢業。

比起普通生,在高職早已分群科的技職生,更是首當其衝。

本以「就業」為優先的高職生,如今也受到升學、學歷等因素影響,愈來愈多人選擇繼續讀大學。30年來,高職生升學率從過往不到3%,上升至今將近八成。

然而,從高職階段開始,許多技職生就已發覺志趣不合,在未來升大學時,更得在是否放棄原有專業,或是想另闢新徑卻又不知志向之間抉擇。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何宇軒攝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何宇軒攝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何宇軒攝

迷思一:先把書讀好,以後就會有用了?

葉丙成認為,許多家長的觀念仍停留在20多年前,有三大迷思。

首先,認為孩子抱著課本,讀到滾瓜爛熟,並考到好成績,未來才能找到工作。他們往往忽略了,其實學校課本追不上社會高速發展,過去「先學好,之後就會有用」的觀念,早已不符今日需求。

他說:「未來20年,穩定將不再存在,」因資訊、科技高度發展,社會不斷變動,甚至將近一半的工作在未來都會消失,也再無大家追求的「鐵飯碗」,因此,能快速掌握新技術、新知識才是關鍵。

此外,一直以來,台灣都有約五成大學畢業生,認為自己在課堂、書本學到的知識在職場上並沒有用,也證明了「學以致用」的觀念早已漸漸被推翻。

迷思二:教學不要變來變去,進度比較重要?

第二,許多家長怕孩子成為白老鼠,覺得教學進度比創新更重要。

不少學校老師開始嘗試創新教學,幫助無動力的孩子多元探索興趣,並找回學習動力。然而,葉丙成分享,過去他多次在中小學演講,常遇到老師私下哭訴,每次創新教學之後,就有學生家長直接打電話投訴,認為老師不認真教書,甚至也有校方不支持老師做法,要求老師跟家長道歉。

「課本進度教不完」「小孩會考得好嗎?」許多家長往往只重視學科成績,卻沒有時間讓孩子發展興趣與專長。不少用心投入創新教學的教師,卻受家長責備,更有許多老師因此不敢跨出第一步。「台灣教育進步最大的問題,就是家長,」葉丙成無奈地說。



迷思三:學歷好,未來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第三,家長也過於在乎學歷,認為學歷好、未來才有好的工作。然而,葉丙成解釋,由於學歷貶值,越來越多新創公司及一般企業要求實力而不是學歷,實力取才已是未來趨勢。

此外,他也以台灣閱讀素養推手黃國珍舉例,黃國珍在就讀文化大學美術系時,就對文學非常感興趣,於是他尋找各文學領域的名師,像是蔣勳、林懷民、張大春等,到全台各大學課堂旁聽,甚至坐在教室第一排,比其他同學更認真上課,成就了今日的文學素養。

不過,葉丙成回憶,過去在一次的演講中,一位家長就曾反駁道:「這樣的話,學分都不會被認證,」葉丙成認為,當孩子已找到自己興趣,能自己尋找資源、自主學習,甚至實力比其他同學強,為何還要在乎最後那一張畢業證書?

葉丙成也曾建議自己的兒子,或許18歲不一定要先念大學。他認為,孩子先「上戰場」,實作中發現不足,再回頭學習,不但可以探索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更可以解決學非所用的問題。

葉丙成呼籲,家長不該再執著於成績與學歷,停止製造出一批批的無動力世代。在「學以致用」被推翻、學歷貶值的現在,「用以致學」才是關鍵!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