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國人不滿教改成效 8成8挺教育國是會議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於22日舉行「台灣教育改革30年」民調結果記者會,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認為,台灣過去自豪的技職教育,在教改施行後一蹶不振,失去原本的優勢。(李侑珊攝)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於22日舉行「台灣教育改革30年」民調結果記者會,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認為,台灣過去自豪的技職教育,在教改施行後一蹶不振,失去原本的優勢。(李侑珊攝)

台灣施行教育改革多年爭議不斷,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針對此議題進行民調,超過6成的民眾認為,大學增設過多,導致教育品質平庸化,逾5成國人不滿教改成效。論及當前情況,則是8成8受訪人贊同新政府召開教育國是會議,商討教育政策;且5歲幼兒納入義務教育的支持度則為67.6%。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於22日發布「台灣教育改革30年」民意調查結果,對於我國施行超過30年的教改成效,54.1%的民眾不滿意,46.9%的受訪人不同意現在老師素質比以前好。

調查也指出,對於教育改革帶來的副作用,65.3%的民眾擔心,廣設高中與大學,且過度重視升學與學術,導致技職教育空洞化;67.6%的民眾則是認為,大學增設過多,導致教育品質平庸化;更有53.4%的民眾,對教改施行後,教育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成效,表達不滿意。

展望未來,依照調查數據,87.6%的受訪民眾贊成新政府召開教育國是會議,人數比例呈現壓倒性狀態;對於5歲幼兒納入義務教育的支持度則為67.6%。

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表示,即便教改立意良善,但實施結果卻呈現褒貶不一。而台灣過去非常自豪的技職教育,同樣在教改施行後一蹶不振,失去原先優勢,且科大課程發展趨向理論化、傾向普通大學,成為非常畸形的發展。

台灣教育研究院社黃政傑社長認為,實際而論,台灣只有少數大學做到國際化,且學術研究資源高度集中,導致其他大專校院辦學資源匱乏,即便當下所有學生都能讀到大學,還是只有幾所學校的招生最熱門,在高教政策發展上,政府應關注整體卓越,而非追求少數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