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女性、挑食年輕人易缺鐵

營養師林惠敏表示,在營養諮詢門診最常見到的缺鐵患者,其實是偏食或挑食的年輕人。(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營養師林惠敏表示,在營養諮詢門診最常見到的缺鐵患者,其實是偏食或挑食的年輕人。(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根據統計,平均每2名女性就有1人鐵質攝取不足,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報告顯示,鐵質是台灣人第4大缺乏的營養素;「缺鐵」是血紅素不足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日常生活中容易頭暈、感覺疲勞,甚至是嚴重頭痛,即可能是血紅素不足導致的「缺鐵性貧血」所引起。該如何正確補鐵?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臨床營養組林惠敏營養師建議,補鐵的方式以攝取足量的天然原型食物為主,並搭配正確的飲食習慣提高鐵質吸收率。

花蓮慈院家庭醫學部指出,缺鐵性貧血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多數病人會反應自己心跳很快、經常打呵欠或頭痛,因為身體所需氧氣主要由血紅素負責輸送,若血紅素不足,要讓身體各部位獲得足夠的氧氣,就需要更多的血量,如果供血不足,就會容易疲倦;由於心臟必須更努力工作送血,長久下來不僅會對器官造成負擔,體能也可能會較差,進而影響日常工作表現。

最常見的缺鐵族群為女性,尤其是10多歲到4、50歲這個區間。女性剛開始有生理期時及懷孕期,都可能導致缺鐵情況加劇。此外,有些疾病以會導致持續出血和失血,比如消化性潰瘍、腸胃道癌症或嚴重痔瘡。

林惠敏指出,在營養諮詢門診最常見到的缺鐵患者,其實是偏食或挑食的年輕人。現代加工食品易取得,比如泡麵、餅乾、麵包、甜食等,雖然好吃,若已確定是缺鐵造成血紅素不足,甚至引發缺鐵性貧血,務必要遠離垃圾食物。

此外,飲食的時機也非常重要,例如咖啡、茶類或可樂中含有的單寧酸、草酸、咖啡因,會降低食物中的鐵質7到8成的吸收率,因此須避免在飯後2小時內飲用;而水果裡富含的維生素C可以使鐵質吸收率增加3至6倍,建議能夠將水果入菜,或飯後接著吃水果,提高鐵質攝取量。

常見的「高鐵」食物有紅豆、花豆、綠豆、黑豆、黃豆、扁豆、鷹嘴豆等全榖雜糧類,以及腰果、開心果、杏仁果等堅果類;每餐攝取豆類蛋白質,不僅能攝取到鐵質跟讓血球生成的原料蛋白質,同時還能補充到多種人體所需營養素。

林惠敏建議,民眾在家可以將全穀類混入白飯一起煮,每日吃1至2餐全穀飯,再搭配深綠色蔬菜,以及每週1至2次的海藻或海菜類食物,即可當作日常的鐵質攝取,也可以每日吃5到10顆堅果當作補充。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美發布BNT次世代疫苗安全警訊 王必勝:台灣未採購
如何即早發現大腸癌? 醫提醒出現「7徵兆」要小心
44國癌症患者年輕化 50歲以下消化系統癌增加
不抽菸、沒咳嗽 驚罹肺腺癌
高血壓4迷思 3成成人不知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