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成肥胖都是因為「這2因素」害的!愛吃到飽小心 醫提4招健康減重

 

根據《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肥胖每年約造成5百萬人口死亡,是全球第5大死亡因子;與此同時,根據《2017-2020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台灣肥胖(BMI≧27)的成年人約23.9%,相當於每4人即有一位肥胖者。「面對節節攀升的肥胖狀況,台灣應向世界看齊,透過『認知』、『醫療』、『行為』多管齊下的方式減重。」

據國外最新研究指出,肥胖型態可分為4種,而有5成肥胖民眾為合併「飢餓大腦」、「情緒飢餓」兩種型態的混合型,難以單靠意志力達到減重成效。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進一步解釋,民眾首先要「認知」到自己的肥胖型態,了解型態之後,遵循「醫療」用藥建議,再透過飲食、運動等「行為」落實全面的體重管理策略。

 


最新研究:肥胖有4種型態! 對症下藥可有效減重


「肥胖是進食與代謝的拉鋸戰,當熱量攝取大於消耗,就會讓體重上升!」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蔡明劼醫師說明,而最新的研究針對「進食行為」與「能量消耗」將肥胖劃分出4種型態。


▸飢餓大腦:必須吃下總熱量比別人多62%的食物,才能獲得飽足感,經常克制不了「嘴饞」。

▸情緒飢餓:焦慮感特別高,是其他族群的2.8倍,情緒進食是此型態肥胖的主因。

▸飢餓腸道:胃排空的速度比別人快31%,容易多量多餐。

▸代謝異常:基礎代謝率比別人低12%,造成熱量囤積。


「飢餓大腦」、「情緒飢餓」5成以上的人屬這類


然而,肥胖型態非單一可能,「飢餓大腦」約佔3成、「情緒飢餓」約佔2成,包含重疊的部分,兩型態約佔5成以上,是目前主流的混合型態之一!「合併此2型態者,就像腦中住了食慾怪獸,總是控制不了進食渴望。」蔡明劼醫師補充,「飢餓大腦」型態者,最常受外在刺激影響,例如有些人最愛「吃到飽」,不知不覺吃得比別人多,才感到飽足;而「情緒飢餓」型態者,經常依賴吃東西釋放負面情緒,為了獲得滿足感、愉悅感而進食。合併這兩型態的肥胖患者,靠意志力減重、克服食慾是非常困難的。

50歲的王先生是合併三高、肥胖的患者,尤其喜歡吃到飽餐廳,動輒吃下比別人高出兩倍的熱量,他總是非常無奈的表示:「沒辦法,我就是要吃這麼多才會飽」,是「飢餓大腦」的典型案例;40歲的林小姐育有兩子,身兼公司主管與母親的角色,蠟燭兩頭燒,上班忙碌下班更累,體重像吹氣球般,褲子尺寸越買越大,是「情緒飢餓」型態的表現。兩位民眾透過醫療團隊協助,搭配均衡飲食、運動習慣,現在不用吃那麼多也可以感到飽足。隨著體重管理有成,王先生的血糖、血壓、血脂也明顯改善,而林小姐終於能夠穿回過去的衣服。

解決肥胖問題急不可待,但找對正確的方式才不會走上冤枉路,安欣瑜醫師分享:「減重第一步即是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在找到自己的肥胖型態後精準投藥,踏上幸福體重管理旅程。」此外,生活中也要落實「幸福減重管理計畫H.O.P.E.」,意即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 (Healthy life)、保持正向的減重態度(Open mind)、與專業醫療團隊合作,保持意志力 (Partner&Persist),重拾幸福有希望的人生 (Easy)。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體重卡住降不下來?營養師激推「9個做法」打破停滯期 大吃一頓真的有用
·減肥最怕吃不飽!小心有些低升糖食物讓你愈吃愈餓 專家列「最扛餓食物」:水煮馬鈴薯超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