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7成民眾認為加熱菸會讓青少年成癮!專家:開放前應有「配套」

近來,立法委員質疑衛生福利部在菸害防制法通過一年後,對加熱菸的健康風險評估進展緩慢,間接影響菸捐稅收。專家學者指出,依靠菸捐來支持健保並非長遠之計,政府應針對「加熱菸」制定管制配套措施,並清楚告知民眾使用風險,保障民眾健康。

《菸害防制法》新制上路已逾一年,不少民間團體及立法委員呼籲政府盡速審查,讓加熱菸合法上市,杜絕走私暴利。反菸團體擔心,政府開放加熱菸可能使青少年誤以為是一種時尚行為,因此要求政府應嚴格審查業者提供的健康風險評估。

調查顯示:民眾對新興菸品認知不足

一項由《榮泰創數據》針對新興菸品認知程度的調查顯示,75%的受訪者認為新興菸品更容易使青少年吸菸成癮,且台灣人對加熱菸及菸害防制法規的認知普遍不足。調查顯示,約18%的民眾了解法定禁菸年齡為20歲,但有56%誤認為是18歲。

針對新興菸品的加熱菸泛濫問題,超過85%民眾未使用新興菸品,但仍擔憂菸害衍生問題。而14.6%新興菸品的使用者中,年齡落在20至29歲的族群有較高比例認為新興菸品可以做為戒菸工具,反映出該族群對於新興菸品認知教育之不足,顯示政府應加強青少年菸害防制辦法。

逾4成民眾不知相關法規

調查顯示,近20%的民眾認為加熱菸可以減少菸害,44%的人認為無法減少菸害,10%的民眾誤認為加熱菸可作為戒菸工具,61%的人則認為加熱菸無法作為戒菸工具。

近60%的民眾知道《菸害防制法》全面禁止電子煙,但對加熱菸已納入法規管理及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認知不足10%。這反映出大眾對新興菸品相關管理法規的了解仍需加強,政府應在開放加熱菸之前,先有完備配套措施,確保公眾對新興菸品的了解和風險認知。

國健署:業者提供資料不完整 不一定會過

針對加熱菸在立法院引發討論,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目前菸商提出的很多資料不完整,實際樣態多樣,無法確切描述。部分業者甚至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如國健署要求業者提供「產品是否對未滿20歲者有吸引力或危害的研究資料」,業者卻以「不會販售予20歲以下消費者」回應。

吳昭軍強調,國健署希望業者提供委託調查或質性調查資料,若業者持續以文不對題的方式回應,恐怕很難處理。目前有3家業者進入實質審查階段,審查期間應扣除等待業者補件的時間,第一家提出申請的業者至少要到10月才會期滿,到時不一定會通過,一切尊重審查委員意見,沒有預設立場。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專家: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

參考資料:榮創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