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梅家河/董建華

董建華

以前對梅家河鄉的印象並不深,那時,每到夏天,經常遇到賣西瓜的人推著小車沿街大聲吆喝:“西瓜西瓜,梅家河的西瓜,好甜好甜!”我不好吃西瓜,但聽到的次數多了,好奇心油然而生,一天終於忍不住在路邊買了一小塊西瓜,吃了幾口,果然口感極好、瓜瓤酥脆、味甜多汁。

後來遇到班上一名學生小張,不僅成績優異,而且非常尊重老師,每次在辦公室輔導完他的學習,離開辦公室時總是要給老師鞠躬並說聲:“謝謝!”我說這是老師的職責,不必要感謝,這名孩子卻說:“老師利用休息時間輔導我的學習,怎麼能說是應該的?”他的彬彬有禮,知恩圖報,加深了我對梅家河人的好感。

有著去梅家河鄉走走看看的強烈想法,來自朋友小魯的感染。以前不認識小魯,家裏房子裝修時,一位親戚推薦小魯幫我負責裝修房子的水電,親戚介紹:“小魯辦事踏實,讓人放心!”

裝修前,我們邀請小魯到新房子裏看了一次,回家後不久,他就設計了一張圖紙,交給我,我不懂水電裝修,笑著對他說:“你怎麼做,怎麼好,出了問題,直接找你負責!”

後來房子裝修完,其中水電線路設計最讓我滿意,不僅佈局合理,而且價格便宜,一來二往,我們就成了朋友,小魯好喝酒,下班後,經常邀約我到他家去喝酒,雖然不勝酒力,但經不住小魯地勸說,我每次都喝得醺醺欲醉。

小魯以前讀書時成績非常優秀,但哥哥成績比他更好,父母無法同時供兩人讀書,初中畢業後,小魯主動輟學,將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哥哥,並在外打工供哥哥讀完大學。

小魯最初的工作就是沿街吆喝賣梅家河的西瓜,他說:“人們對梅家河西瓜評價高,銷量特好!“提起賣西瓜的事,小魯就興奮不已,還說他媳婦兒就是喜歡吃梅家河的西瓜,愛屋及烏,最終也愛上我。

後來已經當了大學老師的哥哥,請人教小魯學習房子水電裝修知識,勤奮踏實的小魯,不到一年就能獨自承包房子水電線路的裝修了,而且經他鋪設的水電線路,設計合理實用,價格還相對便宜,靠著這門手藝,他終於在城裏站穩了腳跟。

小魯對我說:“我們老家雖然地勢偏僻,山大人稀,資訊閉塞,但我們那裏人熱情好客,吃得起虧,不占別人便宜,答應的事一定會當自己的事做!”小魯還一次次邀請我去他們老家玩兒,他說:“我保證,你去了一定不會後悔,而且去了還想去!”

可惜每次放假後,總有忙不完的事,一次次答應了小魯,卻一次次失約,後來小魯的女兒考上大學,他隨之到女兒就讀的大學附近做工去了,我們之間也就很少聯繫了。

今年高考結束後,學校安排高三的老師到各鄉鎮中學招生,機會難得,我主動報名去梅家河。

在我的印象中,集鎮大都建在江邊或者河邊的,像我的老家水田壩鄉,我以前工作過的郭家壩鎮,但梅家河的集鎮卻建在半山腰,集鎮人口少,依山而建,街道小巧彎曲,乾淨整潔,每家每戶的窗戶上都掛著紅梅塑膠花,門前都種植著玫瑰、月季、海棠、三角梅、茶花、紫薇、桂花、櫻花等各種花草,徜徉小鎮,一片田野,一座青山,一牆花樹,幾縷花香,步步兼景,處處驚喜。

穿越整個梅家河集鎮,不會超過十分鐘,我們在梅家河集鎮吃完晚飯,還不到六點,與我同行的宋老師也是梅家河人,他說:“我帶你到集鎮周圍轉轉!”

我們來到風光旖旎的觀音堂水庫,泛舟水上,峰巒疊嶂,碧水如鏡,青山浮水,倒影翩翩;我們漫步田園,橙黃橘綠,一派山水田園的鄉村自然風光讓人如癡如醉。

宋老師對我說:“我老家離梅家河集鎮還有二十幾裏路,小時間後每次上學,先要翻過兩座大山,到集鎮後,再沿著山間小路走一個多小時,才能到兩河集鎮上初中。”

在回集鎮的路上,我們邊走邊聊,在路上遇到一位老者——老宋,遠遠地見到宋老師就和他打招呼,宋老師說:“我們好幾年沒見面了,您還是老樣子,一點都沒老!”

老宋和宋老師的老家屋挨屋,宋老師問道:“您怎麼在這兒?”

“老家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老的要麼走了,要麼隨子女進了城,當年我們那麼多人戶都搬走了,我老伴兒也到城裏幫著孩子帶孫子去了,我在城裏住不慣,就在集鎮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住在這兒了!”老人精神矍鑠,雖然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但看起來就像四十多歲的樣子。

“好幾年沒回老家了,我老家的房子是不是也塌了?”宋老師望著老家的方向,感歎地問道。

“我昨天開車去買木料,還順便去了一趟老家,可惜房子全塌了,那裏已經成了荒山!”以前人們紛紛移走,因為交通不便,現在公路修通了,人卻都移走了,留下一棟棟殘垣斷壁,懷念著過去的人和事。

“您住在集鎮幹什麼?”老宋沒有退休工資,老家的田也沒種了,宋老師替老人的生活來源擔心。

“他過得可好了,越老越會掙錢!”站在老宋旁邊的一位老人替老宋答道。原來老宋在集鎮附近辦了個木器加工廠,不僅幫周圍農戶裝修房子,還經常做一些桌椅之類的東西運到城裏銷售。

“以前沒見你做過這些活兒,什麼時候學會的?”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想看,沒想到老宋老了還學會了這門手藝。

“周圍年輕人都打工去了,以前的木匠大都不在人世了,我們這裏木料多,老了不能種田了,就自學了這門手藝,沒想到需求量這麼大,每年的收入比我兒子在外打工強多了,兒媳還說,我們不如回老家,跟著爸爸學做木活兒!”老宋還將我們帶到他的木器加工廠,在一棟寬敞的屋子裏,除了一張還沒做完的桌子,就剩一些木頭和做木活兒的工具了。“生意太好,來定制傢俱的人太多,只要身體好,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兒,而且房子的主人都到城裏去了,租費很少,主要請我幫忙維修好房子,擔心天長日久沒人住,房子倒塌!”果然,當我們從老宋的房子裏退出來,旁邊好幾棟房子已經坍塌了。

與老宋告別後,我們回到梅家河集鎮,住宿的酒店規模不大,但收拾得乾淨整潔,酒店老闆說話也非常客氣,我說夜晚睡覺特別怕蚊蟲,她馬上在我們住宿的房間點了蚊香。躺在寬敞柔軟的床上,透過窗戶的玻璃可看到天上的繁星,密密麻麻,星星點點,閃爍著微弱的亮光,如此多的繁星我還是幾年前在神龍架的夜晚看見過,周圍一片寂靜,習慣了夜晚躺在床上,聆聽房外人的叫喊聲,車的喇叭聲,到了梅家河,好像這些聲音都消失了,剩下的就是微風吹拂的聲音,樹上的鳥兒被風驚醒後害怕地哭叫聲,在這個時空靜止的夜晚,我也慢慢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早晨,爬上床的陽光將我們叫醒,睜開眼睛,天已大亮,我們來到梅家河中學,初三的學生已經進了校園,教務主任將學生集中在教室內介紹填報志願事宜,我們在老師辦公室等待著與學生見面。

一位老師見到我們,拿著學生成績自責:“如果化學、生物再提高幾分,我們又有多少學生可以上一中,多少學生可以上二中!”

“成績已經不錯了,按比例已經超過縣實驗中學了!”見老師深深地自責,我忍不住安慰這位老師。

梅家河鄉雖然地處秭歸縣的邊沿地帶,但這裏教學品質卻一點都不邊緣,在鄉鎮中學中能經常和縣實驗中學抗衡的,也就數這所偏僻的中學了,家長重視,老師敬業,政府關注,使得梅家河中學的教學品質經久不衰。

“不要看這所中學的規模不大,卻是梅家河鄉發展的希望所在,對外遠遠不斷地輸送高端人才,對內培養了一批批本地精英,這裏每一名教職員工依靠好學、勤奮、踏實、進取的精神,影響、塑造了每一屆從這裏經過的孩子們!”看到說話和睦可親、彬彬有禮的校長,讓我找到了教過的學生小張的影子,看到一位正種著園田,揮汗如雨的後勤職工,我好像發現了小魯的形象,見到坐在辦公室裏,正自學著新的教材教法的一位老教師,我好像見到了老宋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