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小孩忍不住偷竊 醫提醒早期療育效果佳

一名9歲男童,就讀小學後,陸續有老師反應上課不專心、坐不住、傳紙條等干擾行為,並對同學摔東西,甚至會偷東西,家長帶到醫院院小兒科就醫,經智力測驗和電腦化注意力測試,診斷男童患有混合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給予藥物治療外,並協同心理師規劃行為治療,目前男孩狀況改善,行為開始受到規範。

長安醫院小兒科主任陳震南表示,男童上課容易分心、無法安靜坐下來,檢測評估為患有ADHD,家長覺得狀況不嚴重,想先觀察,看長大一點會不會比較好,也沒再回診了,沒想到男童開始會在便利商店偷零食,被店家抓到,家長才驚覺嚴重性。陳醫師說,男童有行為規範上的問題,除了藥物治療外,建議合併行為上的治療,因此安排心理師進行輔導。

心理師徐開慧說,男童其實知道偷東西是錯的,但他就是會忍不住去做這件事,事後很懊悔、說下次不會了,但是下次又會再重複,所以有自己控制上的困難,因此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孩子,規劃行為控制的活動是優先的。

陳震南醫師指出,台灣混合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盛行率為7%,可細分為注意力不足型、過動衝動型以及混合型三類,其中以混合型為大宗,發生混合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原因為患者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不足,沒有辦法控制自己,而出現過動、衝動等缺乏控制力的症狀。

陳震南醫師提醒,切勿輕忽混合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如果沒有接受穩定治療,可能青春期後會有憂鬱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成年後甚至會有很多偏差行為。

心理師徐開慧提出,家長可以透過跟兄弟姊妹或同年齡相比,小孩是不是比較過動 ; 或是老師反應有注意力不足現象,只要有一個狀況符合,建議盡早帶孩子就醫、接受專業評估。如確定患有混合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6歲以前透過早期療育,治療效果最佳,一般治療的黃金時期是在國小以前。(張文祿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