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境的鳥】劉耿一個展 傳達對自由嚮往

記者劉昕翊、實習記者盧姸羽/臺北報導

【過境的鳥】劉耿一個展即日起至6月15日,在阿波羅畫廊陳展13件以油性粉彩為媒材的畫作;其中,劉耿一將自身往返臺灣、紐西蘭2地感受到的社會環境、自然景觀記憶,融合自我探索、心靈感受及想像,再透過油性粉彩堆疊呈現,邀請觀眾前往欣賞,走入劉耿一的主觀世界。

臺灣藝術家劉耿一今年86歲,長期旅居於臺灣及紐西蘭2地,擅長油彩、油性粉彩等媒材創作,透過畫作紀錄環境移轉對其的影響,其中,「鳥」為其創作中的重要語彙,擁有美好的記憶與冀望,既傳達對自由及飛翔的想望,也寓意著危險的境地,而此次【過境的鳥】為劉耿一個展的第2階段,除主要的創作媒材不同,更展出劉耿一的自畫像,描繪藝術家內心的自我省悟。

展覽中,作品《暮靄》烏鴉群翻飛,是劉耿一記憶中南臺灣常見的景象,但卻隨著環境變遷而逐漸消亡,而年邁的劉耿一正是這些消逝事物的見證者,面對生態改變後帶來的失落感,《暮靄》是其對未知感到不安的呈現;另一作品《時光交織》人影騰飛,畫作下方躺著的人指引觀者視線停留,而飄浮在上的人似在俯瞰,也像在思索生死、情愛,以及肉體和靈魂的人生問題,投射藝術家欲求精神不死或飛向自由的最終理想。

此外,此次展覽更展出劉耿一的自畫像,對其而言,創作自畫像是挖掘內心及反思自我的過程,例如,在《仲夏午日》中,劉耿一運用大量的對比與近乎螢光的豔彩,光線與色彩的碰撞變形,使觀者望見藝術家的思忖與掙扎,映寫其憧憬和想望,與詭譎騷動的現實呈現強烈對比。歡迎民眾前往阿波羅畫廊觀賞,一同走入藝術家眼中的風景故事。

【過境的鳥】劉耿一個展第2階段開展,邀請民眾前往觀賞,一同走入藝術家眼中的風景故事。(實習記者盧姸羽攝)

《暮靄》是面對環境變遷帶來消亡,使藝術家感到不安的呈現。(實習記者盧姸羽攝)

《時光交織》投射藝術家欲求精神不死或飛向自由的最終理想。(實習記者盧姸羽攝)

在《仲夏午日》中,劉耿一運用光線與色彩的碰撞變形,使觀者望見藝術家的思忖與掙扎。(實習記者盧姸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