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親美」失去命運自主權 蘇起:台灣成為引爆中美衝突的「板機」
中美地緣政治競逐激烈程度與日俱增,台灣位處兩大地緣板塊擠壓最前沿,其扮演的角色可謂舉足輕重。蘇起認為,2016年台灣百分百靠向美國,並完全切斷兩岸溝通後,失去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力,便成為了引爆中美衝突的「板機」,倘若「去板機化」不成,兩岸與中美對話都走不通,「武統」即為解決問題的「最後手段」。
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長風文教基金會、東南亞影響力聯盟11日聯合舉辦「2024地緣政治高峰論壇:美國總統大選後,全球政經局勢」,邀請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以及曾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創院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發表專題演講。
台灣從「一條尾巴搖兩條狗」走向「兩條狗爭搶的骨頭」
蘇起首先回憶往事,馬凱碩曾說過,他在聯合國安理會主席任內,印象最深的三個字是:「力量(power)、力量、力量」。蘇起特別把這段話寫進書中,相信兩人在國際關係研究之中都屬於現實主義學派,是看待政治競爭緊張的一個重要視角。
台灣在中美競爭中扮演的角色,是蘇起本次演講的焦點。他表示,兩岸關係一旦發生什麼問題,台灣將首當其衝。在蘇起看來,蔡英文時代以前,台灣經常採取主動的舉措,讓中美雙方措手不及,從而迫使他們做出正面或負面反應。例如兩岸透過「白手套」對話、李登輝訪問母校康乃爾大學、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等等。台灣主動的做法,尾巴不僅可以搖動一隻狗,而且可以搖動兩隻狗,這在大國主導的國際關係中是極為罕見的。
2016年蔡英文執政之後,台灣百分之百靠向美國,對中國大陸卻毫無溝通管道,台灣就變成了兩強爭奪的標的物。例如今(2024)年2月發生的漁船翻覆事件,以及澎湖漁船在金門海域被大陸海警強行扣押,在以前的兩岸關係狀態不會發生類似問題,只要打個電話就可以解決。
中美競爭比美蘇冷戰危險,台灣成為可能引爆衝突的板機
然而,蘇起表示,現在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零交流,沒有對話,雙方總是假設最壞的情況,看到影子卻以為見到鬼。中國大陸已不再像過去那麼關注台灣的選舉,因為每個政黨的立場大同小異。中國大陸從而把目光集中到美國身上,但是強化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從而導致了3個後果。
其一是加深中國大陸要求統一的緊迫感,其二是強化台灣對中美的地緣價值,其三是提升台積電對中美的戰略價值。蘇起分析,如此便進入了兩條狗爭搶骨頭的時代,中美競爭比冷戰更為危險,台灣非常可能成為衝突的導火索。冷戰時期沒有像台灣這樣的標的物,可以發生多次的代理人戰爭或危機,雙方得以摸索相處之道。如今台灣離大陸太近又如此親密,台灣成為可能引爆衝突的板機,最糟糕的是,美國的政策常常是由對中國的誤解所驅動的。
蘇起認為,台灣不只是被動的骨頭或板機,它有自己的意願及實力,最近幾年其政策已讓東亞地區變得更不穩定。但台灣的角色卻被西方政府、媒體、學術界所嚴重忽視,多數人把台灣視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忘了其也是「問題根源的一部分」。
對話不成只剩「武統」,台灣過度親美失去決定命運權力
除了上述的偏見之外,蘇起指出還有3個嚴重誤解。其一是誤以為只有中國大陸在「改變現狀」,但台灣從2016年開始其實也在「改變現狀」。其二是誤以為台灣人民有強烈的戰鬥意志,事實上軍方卻是缺乏人才與訓練,台灣只是「假裝」正在準備戰爭。其三是誤以為台灣是個「民主國家」,但台灣總統權力遠遠超過美日歐的領袖,總統權力沒有任何制度性的「制衡」,因此總統搖身一變為「國王」或「女王」,導致社會更加兩極分化。
蘇起憂心忡忡地說,「我還想在台灣度過餘生,不願看到台灣陷入火海」,因此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去板機化」,也就是減少台灣在中美關係當中的作用。「如果中美之間沒有台灣,他們的競爭可以持續幾年,甚至幾十年,我不知道誰會勝出。」
為此,蘇起提出了3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兩岸對話」,是其個人最希望的,但卻是最不可能的死胡同。第二種方法是「中美戰略對話」,他同意馬凱碩的觀點,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是情緒化的,看待中國崛起還陷在心理學「悲傷五階段」中的第一(否認)及第二(憤怒)階段,尚未進入第三(妥協)階段。但中國大陸也不願讓渡「內政事務」的處理權,因此中美對於對話都沒有準備好。
不過,蘇起對未來仍抱有希望,只要中美雙方都有強人型的領導人,雙方可能有所妥協,採取針對包括台灣在內眾多議題的「大交易」,或是針對台灣的「中程協議」,還有中美出現「第四公報」等形式。而「武統」則是最後的手段,「這並非不可想像」。
在地緣政治的競爭之中,蘇起感嘆,台灣一面倒向美國後,就拋棄了歷史賦予台灣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力,只能任由大國擺布。1993年李登輝提出「台灣人的悲哀」,哀嘆幾百年來台灣人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幸經過30年的民主化,他的「台獨傳人」似乎要讓他的哀嘆再度實現。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