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CES專訪》工研院長劉文雄:台灣優勢是「致能」

台灣工業研究院今年大舉參展CES 2023,9項創新技術精彩登場,創新研發能力受到肯定,透過台灣ICT產業落實的整合能力,更是與眾不同。《遠見》在CES現場專訪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他直指這次展出成果佳,凸顯本身優勢是「致能」。那是什麼?劉文雄直指這個台灣價值。

累積了兩年因為疫情而縮小的能量,CES 2023(美國消費性電子展)有著重返風華的熱鬧。今年度工業研究院帶上9項黑科技,由院長劉文雄帶隊前進美國拉斯維加斯,20多位研究員一同理解市場發展趨勢,尋找輸出海外的機會。

為何工研院今年這般眾志成城?若要拚國際盃,台灣技術優勢何在?《遠見》在CES現場專訪劉文雄,探討箇中思維。

「我們常在講,以供應鏈為主的研發,還是必須以市場為導向,那市場在哪裡?這就需要看看外界的變化,對外在因素要有感覺,隨時調整方向,這是重點,所以CES是一個很好的場合,」劉文雄表示,去年即便疫情讓CES縮小規模,但工研院出展的技術,展後仍然得到超過600個洽詢聯繫,所以今年擴大舉辦。

工研院CES展區。蘇義傑攝
工研院CES展區。蘇義傑攝

劉文雄從大環境分析市場,從政治、經濟、社會跟技術(PEST)四大領域宏觀來看,政治上一開始是中美貿易戰,後又有俄烏戰爭,「供應鏈韌性」成為討論焦點,此時反倒凸顯了台灣價值,「台灣是一個可靠的夥伴,所以政治層面上,對台灣是機會,這是我們在對的時間點,做對的事情,剛剛好站在對的地方。」

他指出,要台灣成為世界頂尖的AI(人工智慧)國家,大概輪不到,所以那些不好去追求,「但在單一技術的領先,我們可能可以理解,而且應該去追求怎麼把這些科技實現。我們可以做『enabling致能』的角色,就是台灣要運用ICT資通訊產業優勢,讓很多事情去發生。」

「致能」是給予他人完成實作的力量

探究enabling致能的意涵,其與empower「賦能」不同,empower是賦與本來就有的事物,運行的力量﹔enable是給予力量,讓他人或他事得以完成。

工研院現在這些具備「致能力量」的科技,定義為「智慧致能技術」,連結到工研院2030策略藍圖的三個領域方向:健康樂活、智慧生活、永續環境,「我們的技術讓三大領域,能夠有一些事情發生,整個台灣產業鏈就是這樣子才有厲害。」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帶隊前進CES 2023。蘇義傑攝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帶隊前進CES 2023。蘇義傑攝

他以工研院本次得到CES創新獎(CES 2023 Innovation Awards)的「我視AI魚缸」為例,該技術融合智慧展示、人工智慧識別、人機互動技術,是全球第一個利用虛實融合技術,可根據遊客視線秀出相關海洋生物的訊息,準確率高達98%,亦可用於手勢控制,透過非接觸方式實現互動需求。

「我視AI魚缸,你說是顯示技術很厲害嗎?也不是。是人機介面很厲害啊?也不是。厲害的是兩者結合在一起」,劉文雄表示。

關於參賽CES 2023,工研院各單位積極參與,有20多個項目提請參與,經過劉文雄協力下幾輪討論,以技術成熟度、獨特性為主,選出9個技術團隊,共赴CES 2023。

劉文雄認為,研發技術有三個類型,「Improve」,是精進既有產品、「Redefine」,是重新定義產品、「Create」則是創造全新產品,其中「Improve精進」是最多的類型,沒什麼不對,但Redefine與Create的類型,影響力更大,這次工研院參展的9項技術,三個類型都有。

CES 2023 工研院出展9項科技應用
CES 2023 工研院出展9項科技應用

劉文雄依三大類型,說明九項技術特色。

一、Improve精進既有產品

智感心運動眼鏡iSportWeaR,健康管理師「戴」著走

採用低功耗雷達傳感技術開發「智感心運動眼鏡(iSportWeaR)」,只要輕鬆穿戴即可近距離感測、不受干擾,並可透過手機隨時掌握監測生理數據,偵測效能可連續24小時。

運動肌力精準量測,隔著衣服攏ㄟ通

全國首見專業訓練的「非皮膚接觸式肌力感測運動臂帶」,運用軟性混合電子系統,及面板級封裝重佈線層技術,可任意彎曲拉伸、保持舒適。即使隔著0.3mm衣物厚度,仍可精準量測運動時的肌力。

體適能相關科技是今年展會重點之一。蘇義傑攝
體適能相關科技是今年展會重點之一。蘇義傑攝

居家健身夯,數位分身(Digital Twin)

全球首創結合熱影像非接觸呼吸量測技術,無須配戴裝置即能在呼吸訓練時偵測生理訊號與動作數據。讓體驗者更專注在逼真的模擬路況上,騎乘時透過數位分身教練,獲得專業級建議。

機器人史密斯RobotSmith,開啟人機協作新時代

AI軟體技術模仿人工手法,結合EzSim應用軟體、感測技術等,透過虛實整合修正模擬,即時感測訊號補償機器人路徑,使機器人得以模仿工匠手藝細微調整,已應用於水五金、人工關節等拋光研磨。

機器人史密斯是工研院帶去的重機具,史密斯細膩的手法是海外人士關注焦點。蘇義傑攝
機器人史密斯是工研院帶去的重機具,史密斯細膩的手法是海外人士關注焦點。蘇義傑攝

自主移動載具Cubot ONE,送餐自駕車過馬路還能搭電梯

首創送餐到府的應用服務,整合C-V2X車聯網技術、3D定位與導航技術、5G連網整合技術,可行駛於崎嶇路面,在複雜的十字路口通行無阻,更突破傳統,可同時在室內外,跨樓層運作,並搭配智慧後端管理平台,協同多機運作。

二、Redefine重新定義產品

碳化矽電動動力驅控器,提高電動車續航力

化合物半導體碳化矽(SiC)廣泛應用於高頻通訊及動力電子元件,開發國產化車用「碳化矽電動動力驅控器」,重點功率密度規格領先國際車用半導體大廠,僅5公升體積,且可800V高壓操作,實測達214kW功率。

iMetaWeaR,元宇宙健身讓你身歷其境

創新柔性導電電漿設計,穿上後感受各式運動帶來觸覺回饋,包括拳擊、西洋劍等,讓運動更身歷其境。在上半身就有多達10處不同觸覺刺激並以4組電極設計支持24種不同力道、速度組合刺激模式,即穿即體驗,並可水洗。

iMetaWeaR傳感衣的電感,很刺激。蘇義傑攝
iMetaWeaR傳感衣的電感,很刺激。蘇義傑攝

三、Create創造全新產品

我視AI魚缸,一個眼神動作秒懂魚種

全球首創研發,協助顯示器應用發展智慧育樂,勇奪「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CES 2023 Innovation Awards)」,為整合透明顯示與AI辨識之「透明顯示虛實融合互動系統」,可根據遊客注視方向,即時將水族生物資訊呈現在顯示器上,直覺且即時的互動讓透明顯示器更加智慧。

5G節能專網解決方案 AI打造低碳綠色通訊

全球首套依據O-RAN Alliance規範的專網管理平台Athena Orchestrator,可提供低碳節能與即時動態資源分配,適用於各種專網情境,包括智慧工廠,以及應用在娛樂或賽事的競技無人機等。

「創新、首創」是參展的必備關鍵字

整體而言,「創新、首創」,是工研院參展技術的必備關鍵字,在CES 2023現場,9項產品都分別得到外國人士的青睞,⟪Health Tech Insider⟫主編普爾(Alfred Poor)認為,工研院iMetaWeaR深具潛力,除了應用在元宇宙,還可以延伸到各種運動訓練,「背後潛力商機無窮」。例如,日本⟪讀賣新聞⟫記者寺田航,對於可精準量測運動肌力的運動臂帶印象深刻,即使臂帶遍布電子系統,卻仍可隨意彎曲,觸感舒適,「真是厲害的軟性電子健身科技。」

今年度CES展台灣參與積極,在多達上萬人的頂級展會裡,一方面與國際團隊交流技術,追進創新,另一方面了解市場趨勢,理解自己的位置, 為2023年開年帶來新的氣象。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遠見直擊CES》台灣新創打群架,96隊閃耀賭城
遠見直擊CES》鴻海MIH電動皮卡亮相
遠見直擊CES》工研院、和碩聯手搶5G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