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緩兒僅能用「手」探索? 「視覺復能中心」幫大忙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17個月大的璿璿,一出生就發現染色體微小片段缺失,造成他眼球外飄、震顫,幾乎是用雙手及聽覺去探索取物,經彰基眼科部「視覺復能中心」診斷、治療,眼球已可追焦、配合手部精細動作取物。

發展遲緩兒童 常有視力障礙需治療

璿璿出生時肌肉無力、心臟肺動脈瓣狹窄及疑似聽力障礙等症狀,經診斷屬於發展遲緩兒童。彰基眼科部主治醫師黃雅琪指出,璿璿在初診時,眼睛表現有明顯的眼球震顫及外斜視,隨著門診的回診追蹤,經一個多月的治療與復健後,視力有著明顯的進步,從原本用雙手探索取物的狀況,到眼睛可以對焦在物品上、以手指精細動作取物;眼神也非常明顯的從兩隻眼睛輪流視物,到可以雙眼一起對焦視物。

「視覺復能」治療為主 再評估視力矯正手術

職能治療師廖涓佑,璿璿的進步來自她自己努力的嘗試,以及媽媽認真協助復健,才能有如此大的進展。璿璿目前眼球震顫有逐步地減緩,其他為外斜視和趨光的問題,目前治療以「視覺復能」治療為主,隨著她的發展,希望之後可以接受斜視的矯正手術。

視覺復能計畫 提早確定視力發展、早療

彰基復健醫學部主任廖淑芬表示,視力檢測受限於發展遲緩兒童,沒有辦法配合做視力檢查或是去比視力表,因此常常會被延遲診斷,等到發現時可能都已經5、6歲,甚至上了國小。

因此,針對無法配合常規眼科評估的發展遲緩兒童,衛福部建立「「特殊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計畫」,主要是針對無法配合常規眼科評估的發展遲緩,以精準的視力評估為基準,然後再以此發展出針對每一位小朋友的「視覺復能訓練療程」,協助提早確定他們整個視覺和視力發展情況,對於未來療育會有很大幫助。

就地化服務 小病人免於奔波

彰基醫學中心眼科部暨「視覺復能計畫」主持人陳彥廷表示,目前已經收治數十位個案,中重度個案佔有五成以上,每位個案經過診斷收治與治療,都有程度不一的發展與進步,小病人如果有需求,可以就近前往治療,不僅提升就醫的便利性,讓家屬免於來回奔波勞累。

【延伸閱讀】

【微聽損專輯】孩子聽不清恐影響學習、社交 別錯失早療黃金期

每15個孩子就有1人遲緩 醫籲把握3歲前治療黃金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4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