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憲做到 兩岸才有曙光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俄羅斯在位逾廿年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於5月底提及,中國大陸當局可以安排一次俄羅斯、烏克蘭之間的和平會議。

中國大陸當局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支持適時召開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對所有和平方案公平討論的國際和會」。這點與中共方面過去的「尊重主權、促進停火、恢復和談」主張一致,但中共方面並未表示相關會議一定要由其召開。

大陸確有可能會藉由介入俄烏衝突以推廣及實踐習近平近年強調的「全球安全倡議」。「全球安全倡議」有許多內涵是基於習近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後者於2017年分別首次出現在聯合國大會決議以及中共黨章中)。透過該倡議,中共呼籲在國際間推動多邊主義以建設持久和平、推動普遍安全、通過談判消弭衝突、透過協商化解爭端。

依據該倡議,中國大陸當局在朝鮮半島、巴勒斯坦、敘利亞、阿富汗、伊朗核武、沙烏地—伊朗和解等議題上,繼續發揮影響力。中國大陸當局也與若干國家合意將籌備中的「國際調解院」總部設於香港。該院將是為了符合聯合國和平解決爭端的一個政府間國際組織。

但是,台海兩岸問題卻不能這麼樂觀以對,認為中國大陸當局會依循「全球安全倡議」與國際法律調解來規劃對賴清德政府的政策,主要因為:第一,中共始終認為台海問題是內部問題,不是國際問題;第二,綜合實力漸強的中共,對於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後的外部勢力表現出沒有談判妥協的空間。

換言之,中國大陸當局的爭端解決原則與機制是內外有別的。

台海近日政、軍、經的緊張,有些在檯面上大家都看得到,有些則在檯面下不斷翻攪。要避免局勢持續惡化,最直接也最快的暫時解方就是兩岸公權力直接談判,因為台灣若僅依恃外力的有限度支持,其實是種「鋸箭法」,問題的癥結在兩岸均能同意的政治定位和未來圖像上。

2015年11月的「馬習會」顯示兩岸政府可以在針對主權爭議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下,以相互尊重、平等對待的方式進行領導人會面。

從蔡英文到賴清德政府這8年多,要進行「蔡習會」或「賴習會」並不困難,只是蔡、賴兩人說到沒做到,讓可能性趨近零。

蔡英文在總統任內公開說過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賴清德總統任內尚未如此表態,但就職時宣誓「遵守憲法,盡忠職務」,若他否認會依據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就成為凌駕一切法律體系之上的憲政怪獸了。

所以,賴政府也不用費神去想什麼緩和兩岸緊張的作法,因為只要真的依據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就沒有台獨之實。這種作法既合憲、合法、合理,也不會挑起兩岸緊張,而對岸的領導人很可能會改弦易轍,一起重啟兩岸協商的大門。若賴政府不做的話,恐怕是心中另有盤算了。(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