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過勞 法官籲簡化業務

士林地方法院法官之死,引發法官過勞的議論。中華民國法官協會發起「白花運動」,陸續有民眾及法官獻花致意。(本報資料照片)
士林地方法院法官之死,引發法官過勞的議論。中華民國法官協會發起「白花運動」,陸續有民眾及法官獻花致意。(本報資料照片)

士林地院法官之死,凸顯基層法官過勞議題。現今法官除職司審判業務外,有些人還要兼行政職,甚至包括「法普演講」等,每年還強制要求一級法院都要有法官撰寫交研究報告,增添法官額外工作量。

有法官指出,法官工作量大,除審判業務以外的其餘業務可否暫停?包含指導大專院校研究生、民眾參訪法院法普教育的演講等。如果無法增加人力,也無法減少人民提出訴訟的慾望,至少不要再承攬多餘的教育業務。

也有法官說,司法院每年強制要求一級法院都要有法官撰寫交研究報告,如果沒自願者,法院只好半拜託半勉強,用「停分案」等優惠措施請法官幫忙,但只要有法官停分案,就會把案件壓力轉由其他法官承擔,而一級法院法官數又多寡不一,近年來已經造成小型一級法院辦案以外的嚴重負擔,希望司法院讓有研究意願及餘裕的法官自由參加就好。

另有法官建議廢除「值參制度」(具參考價值裁判)。他認為,當值參或具有所謂憲法意識判決作為法官評價參考時,就會影響法官意見形成。透過判決闡述未經整體法制評估看法,而產生破窗效果。另外,值參的形成方式,具有強烈司法行政介入色彩。當涉及調動評價時,亦有害審判獨立,如同學術論文,真正值參,只要看檢索系統引用次數即可明瞭。

司法官出身的律師許文彬則建議,司法院可從「裁判書簡單化」,作為減輕負荷的開始。許表示,談增加司法官員額緩不濟急,馬上可做的就是法庭審理程序應簡化,筆錄沒必要記載爭執與不爭執事項的整理。

再者,他認為,法官沒有必要就卷內證據資料提示訊問當事人對證據能力的意見。此外就是廢除由當事人間交互詰問,回歸由法官依職權訊問證人。

他表示,判決書製作格式要簡化,不必先記載兩造當事人說法,而是針對關鍵爭點進行論述就可以。還有就是國民法官法的制度要檢討,以免程序繁冗,卻無助判決品質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