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您走進八大聖地足跡 轉凡入聖契佛本懷

14號就要迎來佛教節盛事,佛誕節,紀念緬懷2500多年前釋迦牟尼佛誕生人間,覺悟成佛後說法49年,慈悲與智慧一代又一代傳承了下來,透過後代世人,將深奧的佛法深入淺出,協助無數人解決生活帶來的煩惱。回顧他的一生,年輕時彷彿叛逆王子,大約20歲左右,逃出皇宮,追尋的卻不是世俗玩樂,而是要透徹了悟生命真理。

證嚴上人開示(2016.12.24):「宇宙廣闊無邊,離開這個太陽系,還有很多的太陽系,還有很多的世界,所以佛陀向我們說三千大千世界。」

不可思議的宇宙天文觀,源自2500多年前,這一位人間大覺者覺悟後的廣大境界。

證嚴上人開示(2018.7.19):「在那個道場裡講法華經,教菩薩法,在那個道場裡,他在法華經裡面說,他說我永遠都在,靈山永遠都在。」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印度藝術史博士 張文玲:「在每個時代,其實都有很多大災難,民不聊生或者說是眾生是苦,這個在很多時代都是產生的,在這種情況下,信眾想要有一個像神一樣的佛,可以來救我,這也是很自然的 。」

時空流轉,後代世人雕刻塑像,就此應運而生。而,苦,貫穿古今,也成就了一代覺者的出世。

「釋迦牟尼佛出生在迦毗羅衛國,也就是2500多年前的尼泊爾,父王是淨飯王,母后是摩耶夫人,出生後取名為悉達多。」

證嚴上人開示(2000.5.10):「回溯在佛出生的時代,這一天是四月初八,就是聖主出生,是覺者降臨世間。」

誕生皇宮,優渥的宮殿生活,不愁吃穿,卻綁不住少年王子與生俱來的悲天憫人之心,某日踏出城門,瞬間看盡了老病死等苦相。

證嚴上人開示(1999.4.25):「四姓階級分得很清楚,奴隸就是奴隸。」

證嚴上人開示(2009.8.15):「他能夠去體會,人生為什麼這麼不平等,人生為什麼有四大苦,生老病死。」

斷然脫離錦衣玉食,走入叢林間,探討苦的源頭,五年參訪、六年苦行,澈悟宇宙生命真理。

證嚴上人開示(2010.4):「眾生,那個根深蒂固,那種的世俗觀念,要把它改變過來,談何容易,40幾年的說法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時至今日,每年五月國定佛誕節,透過各種形式的浴佛,是追憶,是緬懷。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郭鎧銘:「在台灣這幾十年很多教團的努力之下,我們提到佛陀,不再會把他當成是一個神,或一個遙不可及的偶像在崇拜他。」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長 林建德:「慈濟,包括像人間佛教,其他的團體,法鼓山、佛光山,那所推動的人間佛教,也不離這個大乘菩薩道精神的實踐。」

菩薩精神生活化,身體力行在日常,關懷、膚慰苦難,延續傳承佛法在人間。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神外的天空│腦病變難察覺 腫瘤症狀發展快速
水庫有進帳 節約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