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數位!兩廳院33週年 改造官網、會員制、導入5G等擴展影響力

國家兩廳院在成立屆滿33年前夕,29日宣告邁入數位時代,透過多項已完成以及進行中的數位改造計畫,大幅提升營運的效率與精準度,不僅要積極回應當下社會的需求,同時迎向未來的世界,希望透過計畫的逐步落實,擴展表演藝術對於社會的實質影響力。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國家兩廳院在國表藝三場館皆落成之後,重新深入檢視兩廳院的社會價值與定位,以及與藝術工作者、觀眾的互動關係,因而有了更多的改變契機。2018年開始,兩廳院提出發展願景,希望積極從場館營運的生存、維持階段,走向「影響力的擴散」的目標,而劇場的「數位再造」(Digital Reinvention),是兩廳院最重要的方法。

「兩廳院其實很早以前就已經在進行工作的『數位化』(Digitalization),但在2018年,我們理解『數位化』已不足以因應當下與未來劇場的需要,因此兩廳院開始推動組織的『數位再造』工程,包含工作思維與流程的重整。我們首先開發了劇場管理的營運系統,重新檢視現有工作流程和模式,簡化作業流程,也提高各部門的工作串聯效率。此套管理系統於今年年初完成,將動輒超過二個月的外租作業時間縮短一半,同時做到無紙化的目標,而內部資訊整合也能即時同步,減少各項人工統計可能的誤差。」

在內部整合管理作業的同時,兩廳院也同步思考與外界的連結,像是官網、售票與會員系統等,都已經建置超過15年,各種設計與服務思維,並未能反映文化環境發展的需求,也難以考量不同地區場館經營的目標,更尚未有數據管理的概念,因此同步開啟了各項轉型工作。

兩廳院在33週年前夕宣告邁入數位時代。(兩廳院提供)
兩廳院在33週年前夕宣告邁入數位時代。(兩廳院提供)

官網、會員制度升級,將精準運用數據與資源

全新的兩廳院官網在團隊及合作夥伴的努力下,耗時2年升級,系統將開始對外運作,以增加互動與打造原生內容網站為目標,聚焦五大方向:提升觀眾使用體驗、活動報名系統、內容為主、兩廳院會員綁定與表團及觀眾分流的經營。全新官網傳遞的內容將不只有節目訊息,而是以更多獨家的推廣內容,包括活動、文章、影片與藝術教育推廣教案等,開放大眾使用或下載運用;同時也加強兩廳院導覽頁面,除了方便報名導覽活動之外,以沈浸式專題網頁,介紹場館。這些設計,都讓首次經由官網接觸到兩廳院的大眾,有別於文字、圖片的不同體驗。此次升級中,也加入共融平權設計思維,無論在無障礙瀏覽、辨色、字級上都較過往升級,並與台北市視障家長總會經過多次反覆測試與修改介面,使大眾可以從官網找到與表演藝術接觸的一條新路徑。

同時,因應網路視覺的優化,原兩廳院標誌也進行了必要優化,朝向簡潔、更適合於數位應用的概念發展,並重新設計「國家兩廳院NTCH」中英文標準字,做為國內外各大場合溝通使用,在全新官網上架後全面更新,預計在明年TIFA前各通路露出將全面更換完畢。

2004年推出的「兩廳院之友」會員制度至今已16年,過往因為僅有兩廳院一國家場館,加上兩廳院同時經營售票系統,因此「場館會員」與「售票系統會員」混為一體,全台各地藝文消費者在系統上都被視為「場館會員」,在數據的呈現上容易失準。面對多場館時代,以及各縣市文化場館的獨特發展,這套制度的設計已經無法因應各場館不同的溝通需求,也讓兩廳院的會員服務難以精準深入。事實上,國表藝所屬三場館,都有不同的會員制度與服務方式,在售票優惠上彼此互惠,但在各自的經營服務上,則因觀眾特質的不同,而各有特色。

隨著今年11/19兩廳院售票系統將正式轉為文化生活售票平台,啟動試營運,銷售內容也將擴大至表演、視覺、電影、文創等不同領域,兩廳院「場館會員」將與「售票系統會員」分開,將因應各自特性、消費習慣以及需求,提供「兩廳院之友」更多、更好、更深入的兩廳院專屬生活場景體驗。未來,高度使用兩廳院場館演出(含主辦及非主辦)及設施的觀眾,可以加入「場館會員」,以獲得更貼近場館的服務與活動優惠。至於文化跨領域消費者,或非兩廳院場館的使用者,則可以加入「售票系統會員」,將會獲得更符合實際需求的服務。

至於現有會員的會籍,新制依消費歷程升級為「廳院人」、「廳院迷」,以及21歲以下青年專屬的「廳院青」。改制將使兩廳院會員購票優惠更多,與場館互動更多。過往是以點數累積作為續會標準,新制則以兩廳院場館場次(不限節目、活動)為主,不限金額的累積,更快達到續會標準,而且場館節目看越多、折扣券送越多。只要到兩廳院新官網完成會員綁定,即自動加贈1年場館會籍,而青年會員除了免費入會及屆齡贈送付費會員一年外,將可參與各類推廣活動,鼓勵青年接近表演藝術與兩廳院,增加未來觀眾的多元與可能性。

兩廳院對官網、會員制度進行升級,將精準運用數據與資源。(兩廳院提供)
兩廳院對官網、會員制度進行升級,將精準運用數據與資源。(兩廳院提供)

5G科技讓場館變「新」、圖書館數位活化

臺灣疫情趨於平穩的當下,5G時代如期降臨,開啟新契機。日前,兩廳院與文化部及經濟部合作,獲得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3期特別預算案,內容建置2年共八千萬元,網路建設則由經濟部共同建置,以兩廳院場域做為5G企業專網的文化示範場域,另同為示範場域的則為國立臺灣美術館。

劉怡汝表示,現已展開的5G計畫目標是「線上線下軟硬兼施」。在硬體上,藉由5G企業專網架構,改善兩廳院現有因建築特性而產生的網路問題。同步我們已開始全面調查可運用技術與設備,並與藝術家進行合作創作實驗;此外,以5G科技協助兩廳院發展更全面的藝術推廣、共融載具、建築安全維護,也都是進行中的計畫。

兩廳院希望藉由5G企業專網建構場館內的「第二現場」,透過5G網路「零時差」特性,發展不同的表演體驗經驗,讓藝術推廣的方式與管道都能更加多元,對於兩廳院的各種線下藝文推廣活動,必能有高度助益。

兩廳院與文化部及經濟部合作,獲得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3期特別預算案,以兩廳院場域做為5G企業專網的文化示範場域。(兩廳院提供)
兩廳院與文化部及經濟部合作,獲得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3期特別預算案,以兩廳院場域做為5G企業專網的文化示範場域。(兩廳院提供)

而圖書館除了重新裝修,也在數位部分下足功夫,除了優化原有典藏的實體書籍影音資料之外,明年圖書館重新開門後,將串連國際重要影音資料庫,如Medici.TV、Alexander Music Online、National Theatre Collection等資料庫,於圖書館提供廳院會員與使用者賞析演出,並逐步開放使兩廳院會員不限網域登入後使用,與世界同步觀看影音。國表藝數位典藏系統也將同時上線,未來將結合三館一團的節目與行銷素材,在系統上皆可以看到三館一團的節目資訊,部分節目將提供演出錄影、直播等推廣內容,目標在於建立一個國表藝節目資源的公眾取用處,以成為所有對其有興趣者的公共財。

兩廳院經營至今33年,無論在硬體或軟體上,皆需更多的改變或轉型。數位再造是一條漫長的路,因為單單「數位化」無法作為重要決策的參考依據,對場館經營、觀眾培養與協助團隊無法產生影響。兩廳院啟動數位轉型至今2年多,在今年無論是疫情威脅或是大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各式影響,都會讓我們加速進展。劉怡汝表示,「其實數位再造不僅僅是在網路科技上的應用,而是在營運上、創新研發上有更迅速或更精確的方法或數據,讓成效更大、串連更多,讓表演藝術和場館被發現與探索,讓互動與創意在此共融。數位,是兩廳院打造每個人的生活空間與藝術的重要工具與思考。」

明年圖書館重新開門後,將串連國際重要影音資料庫,提供廳院會員與使用者賞析演出。(兩廳院提供)
明年圖書館重新開門後,將串連國際重要影音資料庫,提供廳院會員與使用者賞析演出。(兩廳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