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苦惱要做新生兒過敏檢測嗎?醫揭出現「這症狀」才需要

還在苦惱要做新生兒過敏檢測嗎?醫揭出現「這症狀」才需要
還在苦惱要做新生兒過敏檢測嗎?醫揭出現「這症狀」才需要


迎接新生兒到來時,許多新手父母都苦惱是否要自費加做過敏檢測,以免害寶寶誤觸過敏原,引發過敏不適;兒科醫建議,仍傾向出現過敏反應再檢測,以免3歲之前出現「偽陰性」。

台灣的食物過敏盛行率逐年上升中,從2004年到2017增加1.5倍到2倍,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蘇冠文表示,過敏對兒童影響大,像是因為擔心過敏出現厭食、營養攝取不良,心裡也會出現焦慮情緒,擔心參加慶生會或外食等活動。

蘇冠文指出,通常幼稚園以下,以雞蛋、牛奶過敏比例多,小朋友最喜歡的蛋糕就是用這2種成分製成,卻因為過敏而無法與大家共同慶生,可能也會出現失望情緒,研究顯示食物越多樣,情況就會越嚴重,讓人越焦慮。

為了避免過敏帶來的許多影響,不少父母擔憂是否要先幫孩子進行過敏原檢測,蘇冠文建議,仍傾向有出現症狀才檢測,一來是因為新生兒抽血困難,再來則是因為很早檢測可能會出現「偽陰性」問題,如果要驗還是3歲之後再驗較為適合,給予孩子新食品前,一定要少量、漸進式嘗試。

林口長庚曾做過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在2017年10至11月以問卷形式進行,共1萬6200份,成人約9000份,其餘國中和國小各佔約4分之1,結果顯示國小學童最常出現過敏反應依序為有殼海鮮、花生、雞蛋、水果、牛奶;國中生依序則是有殼海鮮、魚、花生、雞蛋、牛奶;成人則是有殼海鮮、魚、花生、水果、牛奶。

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蘇冠文分享,台灣人食物過敏結果排行榜。胡順惠攝、食藥署提供
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蘇冠文分享,台灣人食物過敏結果排行榜。胡順惠攝、食藥署提供

蘇冠文解釋,食物過敏症狀包括皮膚症狀,像是急性蕁麻疹、濕疹、血管性水腫;呼吸道症狀像是流鼻水、打噴嚏、喉嚨不適、氣喘、呼吸困難;腸胃道症狀有腹瀉及嘔吐、肚子痛、口腔騷癢感、口腔黏膜水腫;心血管症狀雖然少見但嚴重,像是心律不整、低血壓、昏厥。

若出現食物過敏反應也別太擔心,蘇冠文指出,嬰幼兒雞蛋、牛奶過敏者,部分5至7歲後會出現耐受性,食用後產生過敏的機會減少;帶殼海鮮及花生則比較會終身存在過敏反應,僅5分之1花生過敏會出現耐受性。

蘇冠文建議,針對特定食物過敏者,應避免食用過敏食物、購買食品前詳細閱讀食品過敏原標示、到餐廳用餐必須告知餐廳對哪些食材過敏,出現呼吸困難、喉嚨聲音沙啞、嘔吐、意識不佳等症狀,就要趕緊送醫救治。

更多太報報導
每2位台灣人就有1人鼻子過敏!醫揭近9成兇手來自它
11類食物製品都要標示過敏原!食藥署揭1違規最高罰4百萬元
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TOP5出爐!國小童吃「這食物」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