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聽海哭的時代1】入魂悲劇人物 施名帥痛苦自問:為什麼要當演員?
今年下半年,一直看到施名帥冒出來。一下子在公共電視大戲《聽海湧》流浪於二次大戰的南洋婆羅洲,一下子在《角頭—大橋頭》體會到江湖無情冷暖,還有《乒乓男孩》化身為桌球教練、提拔兩位小選手,真的是古往今來、亦正亦邪,全都難不倒。
各種時空穿梭自如,這不就是演員的工作嗎?聽起來不是很好玩嗎?施名帥說不是這樣,演戲是很消耗體能的,「去年拍完《角頭—大橋頭》,接著是《聽海湧》,那達到我人生的顛峰,都是很難的角色、拍攝過程非常辛苦,就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說『為什麼我要當演員?』『為什麼我要去經歷這些人的痛苦啊?』」
滿足幼時好奇 靠近南洋歷史祕密
所有的痛苦都有一個動機,施名帥選擇《聽海湧》、演繹二次大戰期間的日軍戰俘,某個程度是為了滿足小時候的好奇心,「那時候聽阿嬤說:『隔壁哪一間、哪一家,那個人就是從南洋回來的啊,可是不要講喔!』到底為什麼不要講?只知道『下南洋』,到底是幹什麼的,也沒人知道。」
童年時只知道這是一種以訛傳訛的神祕,慢慢長大後,才知道這是歷史下的祕密,因為台灣還是日治時期的時候,也有台灣人跟著日軍去打仗,一部分人就到了南洋當起了戰俘營的監視員,「我們好像多多少少知道這段歷史,可是對於這段歷史是模糊的。太多人不講、也不敢講,因為他們回來之後,突然間二次大戰結束、身分改變,變成中華民國的公民。」
當然我們可以宏觀一點,《聽海湧》是某種歷史下催生的小人物悲劇,但身為演員,在擁抱這個題材時,還是有些無法克服的地方,不光是當時的身分認同、政治觀點,跟現在完全不同。「即便我有點年紀了,也覺得很難體會。」施名帥說:「演繹它的時候,其實不能只有理解,你得無限地去靠近它;那個無限的靠近,對於生理跟心理都產生很大的壓力跟傷害。」
化妝、髮型:vivianlin/Huan2.studio/造型:Claire Woo/服裝提供:The SPAACE、ARTIFACTS、Bally/鞋子提供:ALL SAINTS、Bally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大咖】那個聽海哭的時代 施名帥
【那個聽海哭的時代2】戰爭下的恐懼 施名帥看《聽海湧》劇本不自覺落淚
【那個聽海哭的時代3】施名帥拍《聽海湧》挑戰大 老方法難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