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泰源:以台灣智慧和良善 突破參與WHA結構性困境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田習如日內瓦27日專電)衛福部今天在世衛大會開議前舉辦國際記者會。中央社記者提問參與WHA會員國票數的「結構性困境」,部長邱泰源說,要以創新策略發揮台灣實力智慧和良善,應可突破障礙參與國際。

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WHA)今天開議,衛生福利部在日內瓦國際記者協會舉辦國際記者會,持續向國際發聲。

邱泰源向記者表示,台灣支持國際衛生條例的修訂案、世衛大流行協定制定等計畫。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卻因不合理政治考量將台灣排除在外,嚴重危害台灣人民的健康權,也破壞全球衛生架構、影響防疫。

除重申聯大第2758號決議未授權中國在聯合國體系代表台灣外,邱泰源也表示總統賴清德是醫師,長期關注全球健康議題,強調台灣「為良善力量,持續協助國際社會實現健康權」,而參與世衛與世衛大會是「健康」、非「政治」議題。

率領WHA視導團的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說,「參與世衛大會與世衛組織是台灣不同黨派的共識」,強調讓台灣參與世衛活動與機制不僅是幫助台灣,也是幫助世界,「如此一來,才能確保像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一樣的悲劇大流行不會再次發生」。

國民黨立法委員陳菁徽以生殖醫學專家與母親身分向媒體表示,台灣有穩健的醫療體系,能有效管理公衛危機,「作為世衛組織創始會員,台灣值得重新回復全球健康治理的角色」,不讓「台灣人的聲音與健康權消失」。

身為治療癌症醫師的民進黨立委王正旭向媒體強調將台灣納入世衛大會的重要性,表示台灣疫情期間結合醫療與科技的能力,「證明自己在全球醫療網絡中是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民眾黨立委林憶君為藥師專業,她強調疫情無國界,指出台灣不僅透過人工智慧、大數據有效抗疫,也「致力於和世界分享經驗與專業」。

中央社針對台灣入世衛的「會員票數」結構性困境提問,指出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總以會員國支持數回應台灣參與,台灣該如何突破這個結構性障礙。

邱泰源坦言,投票確實是民主機制,需要投入資源爭取國際支持。但他也認為,「更需要潛在實力和智慧的發揮,用創新方法與策略突破障礙」。

「我們要思考,除持續跟世界各國良善互動、建立良好關係以外,也要把份內工作做好,同時幫助世界各國」。

如今世界醫師會支持台灣,不僅因醫療水準,也因台灣不吝援助他國,「一起發揮台灣人的智慧和友善,應可突破困境,參與國際」。

旅居法國的人權自由記者巴洛赫(Bilal Balouch)表示,自己曾在泰國遭中國迫害,他詢問,台灣將以什麼名字敲叩世衛大門,台灣是否獲得美國等盟友支持,以及面對中國施壓聯合國,台灣該怎麼做?

邱泰源回覆,台灣國名為中華民國,這是堅持,且「每一年都會看到更多的理念相近國支持台灣,這股力量每年都看到」。他表示將繼續爭取更多支持,往「健康人權理念」努力。

另有記者提問,台灣把焦點放在爭取友邦和友好國家支持,但未能有實質突破,未來是否會另闢蹊徑。

邱泰源表示,台灣政府與民間一直努力培養人才,世界醫學協會等國際醫事組織都有許多台灣人才參與,甚至主導某些計畫與聲明,並在重要場合為台灣發聲。

「台灣有上百個團體在做這些事,是未來成功的基礎,也是台灣的驕傲」。他表示政府未來應投入更多資源,讓這些組織努力,「相信目標就能更快達到」。(編輯:郭中翰)1130527

看更多相關新聞
WHA在瑞士召開 行政院:向世界展現台灣有能力貢獻
爭取加入WHA 邱泰源:名稱堅持用「台灣」或「中華民國」
爭取參與WHA 江啟臣向國際喊話:不能只看到半導體有利就叫我們設廠
支持台灣加入WHO嗎? 譚德賽親口說:We work with Taiwan
駐紐西蘭代表接受專訪 籲WHO落實「不遺漏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