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熱島效應」範圍恐擴大 學者:北北基桃成高溫區

台北市 / 方莉婷 陳藝緯 報導

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最近一週的天氣高溫炎熱,有學者提出警告,都市熱島效應,在近幾年氣候變遷以及都市開發之下,愈來愈嚴重,甚至可能出現北北基桃「熱島相連」的狀況。主要是因為河谷容易蓄熱,這些熱氣會 從雙北 沿著河谷到鄰近的桃園到基隆,造成高溫區域擴大的狀況。

天氣真的好熱,瘋玩水上活動降降溫,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全台近一週溫度依然高溫炎熱,氣象署27日,針對幾乎全台縣市都發布了高溫資訊,屏東亮起紅色燈號表示會連續三天,出現38度高溫,台南高雄也有38度高溫出現的機會,其他地區高溫也有36度。

中央氣象署科長林伯東說:「那未來一週基本上就是高溫炎熱的天氣,我們可以看到各地,夜晚的低溫基本上都在26度以上,甚至白天的高溫都會來到33度,甚至34度以上。」氣候變遷也有學者示警,都市熱島效應以台北市來說,內湖信義和士林,因為靠山熱氣匯集到旁邊的山上,再沿著河谷蓄熱到鄰近的桃園中壢,以及基隆市區,等於熱島效應的範圍會再擴大。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子平說:「比較低窪的盆地或者是河谷,它都比較容易蓄積高溫,所以我們會看到台北盆地的中央,也就是像萬華中正(區),有一些河谷例如說大漢溪或基隆河,所以我們現在所歷經的夏天,有可能是我們餘生所面對,是最涼的(夏天)。」

林子平也表示,日本東京首都圈,就是出現了高溫相連,熱島效應的範圍,甚至有60公里,等於台北到新竹的距離,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子平說:「最高溫大概沒有很劇烈的改變,但是高溫的區域正在擴大,未來增溫幅度潛力最大的,其實不是(台北)萬華中正,而是在桃園的河谷的區域。」他建議在建築上,可以順應風向建設,讓建築物不要擋住風,以新加坡的例子來說,可以積極植樹吸收熱氣,盡量降低熱島效應持續加劇的衝擊。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東湧燈塔迎接120歲 海上煙火視覺饗宴映天光
紙風車四頭龍、遁地雙頭龍現身嘉義 大小朋友驚喜
天熱引發小中風 6旬翁買麵突癱軟 如同被「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