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

日前偶然看到一本名叫《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的小說,這位中國女人名叫錢秀玲,其正義感與道德勇氣令人敬佩,不亞於在波蘭拯救猶太人的德國商人辛德勒,與在奧地利拯救猶太人的中國總領事何鳳山。他們的義行展現人性最閃亮的光輝,將永遠被世人所傳頌。

2008年8月1日,有「比利時的母親」、「聖母瑪麗亞」 或「女辛德勒」之美譽的錢秀玲女士,以95歲高齡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去世,比利時政府特地為她下半旗致哀,以感謝這位華裔婦女曾經在二戰時拯救過上百位比利時人生命的恩德。

當時營救之所以成功,不僅在於她的勇氣與善良,也有賴於當時納粹德國派駐比利時的軍政總督法肯豪森將軍,他發揮德國傳統軍人武德,以騎士精神冒死相助,這樣的精神也曾展現在許多德國將領身上,如有「沙漠之狐」之稱的德國隆美爾將軍。騎士精神(chivalry)包括:無畏犧牲、崇尚榮譽、憐憫弱者、無私奉獻、勇敢、忠誠、誠實、守信、謙卑、禮貌、嚴謹、執著,以及永遠以正義和善良對抗不公和邪惡等這些美德。

當時納粹德國派駐比利時的軍政總督法肯豪森將軍(德語: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Bundesarchiv, Bild @Wikipedia/CC-BY-SA 3.0)
當時納粹德國派駐比利時的軍政總督法肯豪森將軍(德語: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Bundesarchiv, Bild @Wikipedia/CC-BY-SA 3.0)

當時納粹德國派駐比利時的軍政總督法肯豪森將軍(德語: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Bundesarchiv, Bild @Wikipedia/CC-BY-SA 3.0)

1934年4月,德國法肯豪森將軍應當時中國政府之邀請,來中國當蔣介石的軍事顧問團團長,對蔣介石有許多卓越的軍事戰略建議,也有許多批評,但是對中國人民有好感,結交許多中國友人,其中包括錢秀玲一位在蔣介石身邊擔任將官的堂兄錢卓倫,錢卓倫認為法肯豪森是一位正直、正義、有騎士精神的德國典型軍人。

1935年,在蔣介石主持的一次軍事會議中,法肯豪森曾當面很不客氣指責蔣介石,只會假「安內攘外」當藉口,欺負當時弱小的同袍–中共,完全沒有抗日的決心,以致讓日本得寸進尺,即使後來安內了也不願意攘外,讓蔣介石面子很掛不住,卻也無可奈何,畢竟蔣介石有求於德國政府與法肯豪森將軍。

蔣介石曾問法肯豪森,萬一日本侵華,將會從何處最先下手?屆時國府怎麼辦?法肯豪森肯定說,日軍將會分兵兩路,一路從華北南下,另一路從淞滬登陸,然後沿長江向西取南京,形成鉗形攻勢,決戰點在武漢,如有機會,國府應誘敵深入,形成包圍,加以殲滅,而非一直「轉進」,以空間換取時間。如果不得已,最後戰略根據地可以設在四川,後來果然都被說中。

1937年7月7日,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以法肯豪森為首的德國顧問團,堅定站在中國一方,讓有德式裝備的87與88師參與了淞滬與台兒莊會戰等許多戰役,給予日軍痛擊,使日軍以為在跟德軍作戰。徐州台兒莊大捷就是法肯豪森的指導所致,他也建議蔣介石應趁勝追擊,以免日軍有反撲機會,蔣介石就是不聽,以致許多重要據點得而復失,是很大錯誤。

在南京保衛戰中,法肯豪森與白崇禧等許多將官均認為,淞滬會戰後,國軍已經潰不成軍,無力再戰,南京又易攻難守,敵人可以三面包圍,而北面又阻於長江,無路可退,應宣佈南京為不設防城市,以保存南京民眾生命,蔣介石卻派庸將唐生智當守城司令官,因為唐生智在一次軍事會議時,慷慨激昂,誓言死守南京,與南京共存亡,因為他認為南京是首都,又是總理陵寢所在地,不守而丟,有失國家體面。

然而當日軍兵臨城下時,唐卻以蔣介石電令他撤退為由,自己先開溜,群龍無首下,南京30萬軍民不幸慘遭日軍毒手,可見唐與蔣都是糊塗蛋,有勇無謀,只愛面子,平白讓30萬軍民慘死,可說難辭其咎。當時如果能由孫立人當司令官守南京,結局可能會大不同,只可惜當時孫立人在淞滬會戰時因身先士卒而受重傷,被同袍搶救送到後方治療。

曾經在二戰時拯救過上百位比利時人生命的錢秀玲。(取自百度百科)
曾經在二戰時拯救過上百位比利時人生命的錢秀玲。(取自百度百科)

曾經在二戰時拯救過上百位比利時人生命的錢秀玲。(取自百度百科)

1913年,錢秀玲出生在江蘇宜興王婆橋錢居村一個名門望族,錢家兄妹3人,她是最小么妹,自幼聰穎過人,非常崇拜居禮夫人。1929年,16歲的錢秀玲以優異成績考進比利時魯汶大學化學系,宋慶齡曾在上海送她啟程到歐洲。1933年畢業,留校任助教,同時攻讀博士,3年後,她以優異績獲得博士學位。畢業那年,她與同校同學白蘭芝醫生結婚,婚後,夫婦本打算回中國定居並貢獻所學,然而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粉碎了錢秀玲的夢想。她只好隨丈夫來到距離布魯塞爾160多公里的艾爾伯蒙小村,開了一家鄉村診所,過起相夫教子的平靜生活。

錢秀玲與同校同學白蘭芝醫生結婚。(取自新浪網)《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
錢秀玲與同校同學白蘭芝醫生結婚。(取自新浪網)《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

錢秀玲與同校同學白蘭芝醫生結婚。(取自新浪網)

錢秀玲與同校同學白蘭芝醫生結婚。(取自新浪網)《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
錢秀玲與同校同學白蘭芝醫生結婚。(取自新浪網)《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

錢秀玲與同校同學白蘭芝醫生結婚。(取自新浪網)

1940年,納粹德國佔領比利時不久,錢秀玲在報上看到德國派駐比利時之軍政總督的名字是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她忽然記起,這個人好像在1930年代當過蔣介石軍事顧問團長,於是趕緊寫信給當時擔任國府官員的堂兄錢卓倫確認。錢卓倫回信表示,法肯豪森確是當年來過中國的德國將軍,他為人正直,極富正義感,對中國有很深厚的感情,絕不會出賣中國的利益,如有必要,可求助於他。

錢卓倫對法肯豪森的肯定有其憑據,因後者於1934年4月到達中國,1938年7月被迫離開,期間的四年多時間,兩人長期共事,對其為人知之甚明。在中國擔任軍事顧問期間,法肯豪森一再規勸蔣介石應放開眼光,認識到中國當時最大的敵人是日本,絕非中共。法肯豪森甚至高度讚賞中共長征的壯舉,當然蔣介石很不高興,可是因為有求於他與德國政府,所以也不便說甚麼。

1943年3月12日,一張佈告打破了艾爾伯蒙小村的寧靜,佈告上寫著:「3天後,蓋世太保將絞死該村反戰組織成員羅傑,因為他蓄意破壞德軍的鐵路」。就在這張佈告讓羅傑一家以及這個村莊集體陷入恐慌與絕望之時,錢秀玲想到之前與堂兄的那封通信,她帶著那封信去德國駐比利時的總督府–塞內弗城堡,找法肯豪森,說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了法肯豪森。不久,在法肯豪森將軍的斡旋下,羅傑的死刑改成了苦役,另一名死刑犯也意外獲救。錢秀玲救人的事情傳開了,她成了比利時人民心中的英雄。全國各地被押人員的家屬紛紛向她求助。那時的她,有如西方的「媽祖」。

1944年6月8日,也就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的第3天,反法西斯抵抗組織在艾克興市擊斃了3名蓋世太保軍官,附近小鎮96個年輕人遭逮捕。蓋世太保限定市民36小時之內必須交出襲擊者,否則每隔半小時要槍斃15個人,但是襲擊者已經逃出境外,人們在絕望中想到了錢秀玲,連忙趕到她家求助。她不顧5個多月的身孕立刻啟程,面見法肯豪森將軍請求放人。

1944年6月11日,錢秀玲最後一次走進總督府求見法肯豪森。一進城堡,錢秀玲便覺異樣,眼前的法肯豪森與之前判若兩人,十分憔悴。錢秀玲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她遲疑了一下,說出此行目的:「法肯豪森將軍,實在不好意思,又來打擾您……可是,那96名人質都是無辜的,他們都是平民百姓……」錢秀玲說完,法肯豪森低頭沉默片刻,之後他語氣沉重地說:「我現在的處境很艱難,蓋世太保一直在嚴密監視我,很快我就要被解職了。」接著又說:「不過,請您放心,我會利用我手中最後的權力,全力拯救那些無辜的生命。」

這一刻,錢秀玲確信,那96個人得救了,因為自1943年3月開始的一年多時間,她已好幾次走進總督府,請求他營救比利時的無辜平民,而法肯豪森一旦承諾,言出必行。後來96名人質果然獲救,他們被解押到德國的某個集中營去幹苦力,並無性命之虞,戰爭結束後都返回故鄉。

二戰結束後,1948年2月,作為比利時頭號戰犯的法肯豪森,被送往比利時受審,錢秀玲再次秉持她的公正與善良,不顧流言蜚語,為這位德國將軍出庭作證。她的見證讓比利時法官免除了這位將軍的死刑,改判為12年徒刑,但是僅關一年後就給予假釋。假釋後,法肯豪森與一位仰慕他義行的比利時反戰女英雄西西溫特結婚,之後他們在德國故鄉平靜地安享晚年,直到1966年去世,享年88歲。

這件事讓我們印證「善有善報」的道理,也知道德國典型軍人與納粹黨人不同;納粹黨人只是效忠黨與獨裁者個人,並無軍人武德,而德國典型軍人效忠的是國家與經由民主程序所選出的元首,且有軍人武德,值得我國軍人見賢思齊。

幾十年後,耄耋之年的錢秀玲仍記得,當她最後一次走出法肯豪森房間時,忍不住回頭,想再望一眼那扇給很多人帶來希望的房門。轉頭的一瞬,她仿佛發現法肯豪森正站在門口向她招手,她也抬手,向他告別,那一刻,眼淚模糊了她的雙眼。法肯豪森的正義、正直的騎士精神,如同她堂兄錢卓倫所說的,一點也不假,是一位有良心與道德勇氣的軍人。

在二戰期間,當成千上萬納粹黨人跟隨希特勒瘋狂屠殺猶太人和反納粹人士的時候,何以法肯豪森將軍走上與他們不同的道路,並儘可能運用手中的權力拯救無辜者?這是因為他具有正義、正直的騎士精神。正如錢秀玲在法庭上作證所言:「在大戰期間,我曾為比利時人民做了一點事情,很榮幸獲得比國的國家勳章。如果說這是我個人努力的結果,不如說是法肯豪森將軍的協助,因為是他屢次冒著生命危險,做出極大努力的結果,否則我將一事無成。」充分顯示錢秀玲的人道與謙遜。

二戰期間,錢秀玲從蓋世太保槍口下,冒死相救素不相識比利時民眾的故事,感動了所有比利時人。二戰結束後,比利時政府為感謝她見義勇為的俠義精神,特授予錢秀玲國家英雄勳章,並將一條街命名為“錢秀玲女士之路”,錢秀玲成了比利時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1960年代,她先後在布魯塞爾創辦3家中國餐館,還捐款創辦了比利時第一所中文學校中山小學;1990年,她在比利時華人華僑中發起贊助國王慈善基金的活動,獲得媒體對中國移民的好評。90歲高齡時,她還出任比利時中華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錢秀玲曾三次回鄉,但從未透露過自己的異國傳奇。

1999年10月,中國作家張雅文偶然得知,特地到比利時訪問當時年86歲的錢秀玲,多日聽「錢媽媽」講述以往歷史,最終創作名為《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的小說,於2002年出版,隨後並拍成連續劇,轟動一時。在張雅文眼中,錢媽媽身上流溢著受過高等教育的高雅氣質與大家閨秀風範,尤其是她的謙遜、善良、正義感與道德勇氣等高尚美德,讓許多人感佩不已,她的故事可說比「亂世佳人」更精彩。

2008年8月1日,錢秀玲因病與世長辭,然而她在戰時所表現的俠義精神,不僅為比利時人所歌頌,也為世人所稱道,因為她多次冒著生命危險,為許多面臨死刑的無辜比利時人,向當時德國駐比利時總督法肯豪森求情,這種大無畏精神,一般軍人也不可能做到,何況是一名有孕在身的弱女子!她將人性至高的美德–善良、勇敢、謙遜等,發揮到極致,感動所有人。錢秀玲的俠義精神與法肯豪森的騎士精神,可說不分軒輊,東西輝映,與日月同光。

無論是錢秀玲、辛德勒、何鳳山或法肯豪森,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惻隱之心,尤其是不向威權政府與獨裁者低頭的道德勇氣與見義勇為的精神,其人格高潔,閃耀著人性最動人的光輝,舉世同欽,活得精彩又很有價值,沒有枉費自己這一生,很值得我們所有人見賢思齊。

二戰歷史證明,人所做的一切,無論是善或是惡,都必將在某個時候得到相應的回報,這也是佛陀因果律的精義。未來是否能避免世界大戰再發生,有賴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智慧,否則後果將難以想像。(推薦閱讀:除了遇到空襲之外,每日都會開門營業!這家書店照映出日本二戰時期難得的人性光輝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相關報導
賈忠偉觀點:二戰結束73週年,回首德日兩國如何面對戰爭罪行
隻身抵擋數百德軍與六輛坦克攻勢!川普追授已故二戰老兵美軍最高英雄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