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揭賴政府最大挑戰 直言兩岸和平、對美外交都不可或缺

鄭文燦:兩岸關係、對美外交 天秤間不可或缺的一端。資料照
鄭文燦:兩岸關係、對美外交 天秤間不可或缺的一端。資料照

前行政院副院長、準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今出席國策研究院活動致詞時提到,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演說,外界都在解讀一些關鍵字,對台灣而言,兩岸關係是國家安全核心的課題,兩岸和平是執政的基礎,對美外交更是重中之重,兩者都是天秤之間不可或缺的一端,要平衡處理,對我方來講,「和平是唯一選項,戰爭不是選項」,如何讓國家安全的風險降低、使中國可能的冒險行動成本變高及不會發生,是新政府最大的挑戰。

此外,鄭文燦強調,要讓對方理解,我方沒有要主動改變現狀的行動,從蔡英文到賴清德都把「維持現狀」當成重要課題,而維持現狀是不改變現狀,也不讓現狀被改變,「政府的核心課題就是防止現狀被改變」,他說中國許多灰色地帶行動是在逐步改變現狀,從否認海峽中線、調整M503航路及灰色軍事行動,都無助於和平。

鄭文燦指出,賴清德520就職演說,外界都在解讀一些關鍵字,但重點是在依照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維持現狀,希望以中華民國憲法定位兩岸關係,同時呼籲中國不能迴避中華民國存在,並提出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立,希望從開放學位生及恢復觀光交流做為起點。

鄭文燦提到,台灣歷經民主化落實「主權在民」,「兩國論」是前總統李登輝留下的重要資產,貫穿核心的是台灣主體意識;陳水扁時代,最核心是台灣認同和「一邊一國」主張;馬英九時代是國共論壇、九二共識、外交休兵及馬習會;蔡英文時代為 台灣打開重要的外交支持,讓世界看見台灣,讓世界將台灣的生存和兩岸和平當成重要議題進而支持,更留下「四個堅持」。

他說,昨天賴青德的就職演說也提出「四個堅持」,尤其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李登輝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的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條例,都有這樣的精神,如何務實處理兩岸分治分立的事實,台灣內部有不同對策,「但無法用政黨論述取代政府角色,北京還是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也要正視台灣民選政府」。

他強調,這個政府雖然不被多數國家承認,但有得到國際多數堅定的支持。

鄭文燦說,國際媒體認為賴清德就職演說沒有逾越「紅線」,並且維持現狀,鮮明提出要保衛台灣民主,當然對岸有不同解讀、認為充滿挑釁,但是沒有做進一步評論。

鄭文燦指出,台灣民主歷經威權到民主過程中形成,台灣多元民主雖然看到國會競爭和對立,但有些價值是大家認可的,包括蔡英文所講的「四個堅持」。

他強調,兩岸的交流對話無可避免,兩岸的和平不能迴避經貿、文化、教育、觀光交流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歷經多次修改,也將兩岸協議入法,各種協議必須獲得全民共識跟國會監督,未來兩岸制度性的協商、恢復對話是必然要走的路,這是不可能迴避的,但要不預設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