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台南建城400年(16)台南求考運,要到哪裡去拜拜?

一到考試季節,很多考生和家長都忙著影印准考證,到處求神拜佛,在台南求考運,應該拜哪間廟、哪位神?

很多人跑到青年路的府城隍廟,府城隍廟是清初最高神格的城隍廟,而且城隍爺部下有「考功司」和「學政司」,所以拜這兩司的司官準沒錯?不對,「考功」有人誤為考試與功名,但不是,城隍爺駕前設有24司,類似現在政府的組織,考功司就是現在政府組織的研考會,是糾察考核官員的單位,與考試無關;學政司是府城隍廟獨有的單位,府城文風鼎盛,所以才有學政司,類似市政府轄下教育局處,其他地方的城隍廟未必有;但向負責教育的主管單位請託,豈不成了賄賂。

也有人跑到全台首學的台南孔廟,孔老夫子是至聖先師,拜他老人家總沒錯吧?是沒錯,但他老人家神格太高,所有華人地區的讀書人、考生都歸他管,老人家恐怕照顧不到區區一名考生吧;但台南孔廟的確有一個地方和考試有關,就是主殿左側的塔樓,稱「文昌閣」又稱「魁星樓」,始建於康熙54年(1715),是孔廟建築群組中唯一的塔樓建築;一樓方形、二樓圓形、三樓八角形,呈現「天圓地方」的想像,二樓奉祀文昌帝君,三樓奉祀魁星,都是與考試有關的神祇,但因建築老舊不能進去,所有要拜文昌帝君和魁星,得另找地方。

祀典武廟後側觀音亭旁,有一間稱「西社」的小屋,是以前清領與日治時代文人,吟詩作對、清談唱曲(南管)的地方,清代台灣府城原有五社,東社在彌陀寺、南社在法華寺、北社在黃蘗寺、中社在奎樓書院、西社就在祀典武廟內;五社中,黃蘗寺因涉及窩藏天地會,寺毀僧散;奎樓書院毀於二戰戰火,雖有重建,但規模縮小,中社當然已不見;彌陀寺也大規模重建,東社也不見;法華寺尚留舊貌,南社即今之寺內「聚賢堂」。

祀典武廟的「西社」就供奉文昌帝君,所謂文昌帝君並不是只有一位神祇,而是一字排開有五位:梓潼星君、文衡聖帝、孚佑帝君、朱衣神君、魁斗星君,合稱「五文昌」。

▓梓潼星君:「梓潼」是四川地名,而非人名或官銜,梓潼星君一說是蜀王張育,因打敗前秦苻堅,而為蜀人尊敬立祠供奉;一說是張亞子,有神通,曾在長安見到姚萇,張亞子要他9年後來四川梓潼七曲山找他,幾年後姚萇果真到七曲山,見到一位神人,神人說秦地無主,你回去就是老大了,說罷就不見;姚萇後來果真登基稱帝,建立後秦,於是立「張相公廟」以祀張亞子。

但這些功績或神通,和文昌有甚麼關係?唯一和文昌的關係是元朝仁宗皇帝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懂了,要當文昌,與文采無關,只要聖上欽點就可以了,套句現代的話,叫做「政治任命」。

▓文衡聖帝:就是關公啦,但關羽是過五關斬六將的戰神怎會和文昌有關連?一說是關羽喜歡讀《春秋》,所以和讀書有點關係,但只讀《春秋》一本書就位列文昌,那遍讀聖賢書的人怎麼辦。

此外關公當文昌,是不是與「文衡」封號有關,但經查歷代帝王對關羽的封號,最早是蜀漢後主劉禪諡「壯繆侯」,然後越封越大,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最長的是清朝德宗光緒皇帝的「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封號,共26個字,但都沒有「文衡」二字。

關羽被稱為「文衡」是民間自行編造的,並非官方認證,或許認為關羽既是武聖,那就應該來點「文」的平「衡」之,民間廟祝通常是賦閒老者,未必有學問,竹篙湊菜刀、張飛打岳飛是常有的事。

▓孚佑帝君:就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呂洞賓是修道之人,怎會和文昌扯上關係?呂洞賓和讀書人的關係,傳言是以「黃粱夢」點醒熱衷功名的盧生。

話說唐朝開元年間,呂洞賓雲遊到邯鄲,在客棧中遇到赴京趕考的窮書生盧生,盧生向他抱怨自己屢試不中,前途茫然,呂洞賓自囊中拿出瓷枕,要他先睡個覺再說,此時店主人正張羅煮黃粱粥,所謂黃粱粥,就是我們現在吃牛肉餡餅時配的小米稀飯。

在此先打住,這個故事來自唐朝沈既濟寫的《枕中記》,為什麼會強調呂洞賓會隨身攜帶瓷枕?因為邯鄲附近有個地方叫磁州,素以陶瓷著名,其中枕頭就是大宗產品,後來到宋元逐漸發展成著名「磁州窯」;所以故事強調瓷枕,算是最古老的「置入行銷」。

盧生接過枕頭,許是心情鬱悶或旅途太累,翻個身便睡著,睡夢中他娶得美嬌娘,又高中進士,官運亨通,幹到方面大員的節度使,擊敗侵唐突厥,拜相中書平章事;有5子,10餘孫,福祿壽皆得,至80多歲時,得重病,眼看就要掛了,突然驚醒;此時店主人黃粱未熟,呂洞賓笑問盧生,人生是否如夢,盧生被點醒,棄絕功名,隨呂祖修道去也。

這是道家「功名無用論」的主張,但怎麼會和文昌扯上關係?其實黃粱夢有另一版本,是呂洞賓自己的故事,漢鍾離(本名鍾離權,一說鍾離覺,「漢」指東漢,是他成長的朝代)要渡化呂洞賓,兩人哈啦到半夜,鍾離權煮黃粱當宵夜,呂洞賓在旁邊打盹,夢到自己黃榜高掛,攀親高官,從此平步青雲,貴為當朝宰輔,正躊躇滿志,突獲罪,妻離子散,流放邊陲,自己孓然孤立風雪中,這時猛然驚醒;發現鍾離權的小米粥都還沒熬好,短短一刻鐘,夢中已過波濤洶湧的一生,果然繁華若夢,鍾離權笑著說「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華胥是想像的黃帝時代遙遠古國;呂洞賓一聽,懂了,從此悟道。

呂洞賓是神仙中最可愛的一位,他有很多傳奇和故事,台灣最大也最有仙氣,供奉呂祖的廟是台北木柵指南宮,在純陽殿八卦壇掛著大大「點石成金」匾額,「點石成金」真正的意涵並非講呂喦的神通廣大,而是講他的的悲憫之心;故事是這樣的,八仙之一的漢鍾離要授予呂洞賓「點石成金」之術,呂問變成金的石頭,會不會再變回去,鍾離權說會,千年之後金會再變為石頭,呂洞賓說如此豈不誤了千年之後無辜之人,我不學。沒錯,修道若是為了搞神通騙錢,與神棍或詐騙集團何異。

有空可搭貓纜逛指南宮,在廟前半圓形階梯有石製扶欄楹聯,「且拾級直參紫府、乍回首已隔紅塵」,看得開,棄絕功名就是「乍回首已隔紅塵」,呂洞賓作為文昌星君之一,提供士子們另一個逆向思考–考不好又何妨,換個方向一樣海闊天空。

▓朱衣神君:朱衣神君是宋朝歐陽修講的故事,歐陽修主持科考時,常感覺到有穿紅衣的人也在考場巡視,凡經紅衣人點頭稱許的,都是好文章,後來都中舉,因此歐陽修說「文章自古無憑據,惟願朱衣暗點頭」,也就是說,文章好壞,朱衣神說的算。

因「朱衣」與「朱熹」音近,有人傳說朱衣神為朱熹,但歐陽修年代早於朱熹,所以此說為誤,亦有民間信仰,認為關聖帝君是朱衣神君,這又扯遠了,關羽一向穿綠袍,幾時又cosplay變裝,改穿紅衣了。

▓魁斗星君:簡稱魁星,「魁」為北斗七星中的第一至四顆星,亦稱「斗魁」,因七星分布「屈曲相鈞,似文字之書」,所以衍生為能主宰文運之星,北斗星也被尊稱「大魁夫子」或「魁斗星君」,而「魁」字部首為鬼,因此以字塑像,魁星神像相貌醜陋,右腳踏於鰲頭,左腳往後勾起,右手持硃筆,左手持墨斗,形成「魁星踢斗,獨占鰲頭」。

要拜魁星可去赤崁樓,有大尊的魁星可拜,魁星生辰為七夕,往年台南市文化局都會辦「魁星文化祭」,拜魁星要準備什麼?講出來會嚇一跳,羊頭與紅蟳,「解」字亦有左「角」右「羊」的寫法,所以羊頭有角就成「解」, 紅蟳螃蟹是不是形似「元」,合起來就是鄉試第一名的「解元」。這是古人附會說法,現代人可不必當真, 去赤崁樓徒手拜拜即可,也順便求隻考試用的 2B鉛筆。

五文昌是民間傳說演化而來,不知起自何年,但的確有點「竹篙湊菜刀」,胡亂送作堆,朱衣神君和魁星是和文昌有關,但梓潼星君和關公和文昌根本兜不在一起,至於呂洞賓是反向思考,落第亦不必喪志,算是有關。

考試前拜拜有用嗎?早在康熙52年(1713)台灣道陳璸在孔廟文昌閣落成題詞就說,「無急求名於世,務積學於己;亦無徒乞靈于神,務常操其未放之心」,陳大人要我們,拜神不如積學,當然這是人生勝利組的夸夸之談;不過葉啟田在《愛拚才會贏》不是也告訴我們「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主要靠自己累積功力,至於天注定的3分,其中2分真的是運氣,題目剛好熟背,碰到算你賺到,剩下1分若拜拜可以安心定心,就去吧。

【延伸閱讀】

台南建城400年(1)台南建城,誰的城?

台南建城400年(2)鄭成功「收復台灣」?

台南建城400年(3)鄭成功是殘暴的軍人?

台南建城400年(4)鄭成功崇拜:依政權更迭而起伏

台南建城400年(5)到消失的台灣第一街找「獅子」

台南建城400年(6)到番仔樓要看甚麼?

台南建城400年(7)天后宮也有分大小?

台南建城400年(8)府城迓媽祖,媽祖婆押後

台南建城400年(9)也拜赤兔馬的祀典武廟

台南建城400年(10)到府城不看「匾」,會被看扁

台南建城400年(11)台灣第一張報紙,在台南發行

台南建城400年(12)台灣第一所中學也在台南

台南建城400年(13)134年前,台南就有盲人學校

台南建城400年(14)台南有座永華宮,和天地會有關?

台南建城400年(15)接官亭,接過那些官?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