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台南建城400年(21)以夷制夷的億載金城

離安平古堡不遠處,有座壯觀的一級古蹟,現在叫「億載金城」,正式的名稱是二鯤鯓礮台,而更老的名稱是三鯤鯓礮台,所謂鯤鯓就是沙洲,沙洲在海上遠看宛如鯨魚的背,礮台原來在三鯤鯓,後來泥沙淤積,三鯤鯓和二鯤鯓連在一起,所以也叫二鯤鯓礮台,會被稱為「億載金城」,是因為大門口有建造者沈葆楨所寫「億載金城」四大字,就成了現在正式的名稱。

億載金城是沈葆楨籌畫建造,以防衛府城,找來法國工程師規劃設計,而這座礮台的確在清法戰爭期期,震懾了法國遠征軍,使得陸戰戰場只在北部的基隆和淡水,法軍並沒有登陸台南,所以這座礮台是以夷制夷或防夷的最佳範例。

會蓋這座礮台也是因涉外的牡丹社事件,同治13年(1874),琉球人漂流至屏東滿州九棚,因語言不通而被原住民殺害,正值日本幕末大政奉還,明治正想立威,所以出兵,但當時琉球為清廷藩屬,日本有何角色出面?原來琉球地理位置近日遠中,為求自保也向日本進貢,兩邊買保險;登陸後,日本以優勢武器打敗原住民三個部落,清日議和,清廷承認牡丹社事件是日本「保民義舉」,也答應給予遇害難民撫卹銀兩,等於放棄清廷對琉球的宗主權;這是日本明治維新後首次對外用兵,以新式武器打敗原住民土槍,沒什麼了不起,但外交完勝,卻是高明的手段,從此琉球就被日本併吞。

牡丹社事件使得琉球倒向日本,這是歷史的借鏡,二大之間難為小,小國夾在兩個大國中間,終會引起兩大國的衝突,逼至攤牌,但戰事不在琉球而在台灣,台灣何辜又無奈,以史為鑑,當權者焉能不慎。

牡丹社事件發生時,清廷指派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以巡閱為名,主持台灣海防兼理各國外交事務,六月蒞台,沈葆楨劍及履及,當年就找了福州馬尾造船廠法國程師帛爾陀M. Berthault著手設計三鯤鯓礮台,以強化台南海防,九月動工,兩年後的光緒2年 (1876)八月完工,效率極高。

砲台為正方形,四角有略凸出稜堡,可讓堡內槍隊射擊逼近城下之敵人,面對大海放置大砲,城堡基座磚造,堡體土夯,營門磚砌,線條簡潔,沒有全為磚造原因,一來是事態緊迫,只能找已經傾圮的熱蘭遮城廢磚來應急,二是堡體土夯,受砲擊無礙,但磚造受砲擊,碎片會傷我軍士;中央大草坪為操兵用,而兵舍及糧倉、彈藥庫分置四周,城堡外挖壕溝,引海水為護城,正背面門額「億載金城」及「萬流砥柱」,均為沈葆楨手題。

現在的億載金城幾乎維持舊貌,面海城牆有幾尊很大的大砲,是英國製的阿姆斯壯大砲,每尊重18噸,是後膛砲,也就是從火砲後方裝彈,砲管內有膛線,使用砲彈為圓筒狀,射程較遠而準,發明人是英國律師William Armstrong,所以用發明人的名字命名,此砲雄壯威武,果真不負其名,胳臂arm很粗壯strong。

現在看到的阿姆斯壯大砲是複製品,20世紀初,日本雖然打贏日俄戰爭,但龐大經費使得經濟凋敝,為找財源就把億載金城的大砲賣掉換錢,果然戰爭無贏家;現在堡內的阿姆斯壯大砲是1975年台南市政府為慶祝礮台啟用100週年而複製的,當然無發射功能,不過外觀仍然雄壯威武,該年並同時雕塑沈葆楨半身銅像,置於砲台內。

億載金城在後冷兵器期是否發揮實戰功能?有謂在清法戰爭和乙未割台(1895)時,都曾對敵砲擊而發揮了其防禦外敵的功能;清法戰爭,億載金城發揮功能是真的,但乙未割台的保衛戰似乎未必。

清廷甲午戰敗(1894)乙未割台(1895),丘逢甲擁立巡撫唐景崧,創建台灣民主國,並為大總統,但日軍5月29日在貢寮澳底登陸,6月4日唐景崧就落跑了;當時劉永福在台南,自立為大總統,10月18日在嘉義布袋和日軍交戰失敗,劉永福修書乞和,日人不甩;10月20日劉永福就易容為婦女,搭英國商船也跟著落跑,台南有句俗諺說「阿婆閬港(浪港)」,就是講這件事,「閬港」就是開溜,以譏諷遇事不負責,雙手一攤擺爛不管的人;接著就有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巴克禮應府城士紳之請,往見日帥乃木希典乙事,請其和平進城,使府城免於兵燓,所以億載金城有否發揮抗日功能,存疑。

但清法戰爭(1883年12月至1885年6月),億載金城確有發揮功能;清法戰爭,台灣話稱為「西仔反」,其意是西洋老外造反了,清法戰爭也是清廷與法國兩強爭奪殖民地(越南)的戰爭,戰爭原只局部性限於越南,但法國具戰略思維,將戰線拉至台海兩岸,劍指北京,所以法國遠東艦隊通過台灣海峽, 1884年8月初法師艦砲擊毀大沙崙砲台,登陸基隆,但陸戰時遭清軍擊潰退回艦上,台灣接戰不利,法師回攻福建馬尾,8月海戰殲滅清朝的南洋水師。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日本東鄉平八郎也率艦隨法軍觀察戰局,後來法軍再回頭攻打基隆時,東鄉亦隨行觀戰,因為看破清朝手腳,於是1894年甲午之戰就敢放手一搏,打敗清廷取得台灣,日本人用心果然深沉。

10月初,法軍再回頭攻基隆,登陸獅球嶺,並攻入淡水,雙方交戰,法軍不敵退回艦上;10月底,對台灣進行海上封鎖,法國艦隊侵擾安平外海,被億載金城的守軍開炮驅離,億載金城就在此時發揮功能,阻止法軍登陸府城;戰事後續發展是北部持續交戰,法軍也轉而攻佔澎湖,而6月9日雙方在天津簽訂《清法新約》停戰,但法軍艦隊司令孤拔卻於6月11日病死於馬公;清法戰爭讓台灣重心,由南轉北,府城重要性淡出。

沈葆楨於光緒元年(1875)離台,升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督建南洋水師,沒有看到億載金城竣工啟用;雖然在台灣只有1年半個月,但沈葆楨做的事情卻不少,光是台南,除了億載金城外,他還幫鄭成功入祀官祠,官祠就是延平郡王祠前身。

早年億載金城周遭全是魚塭,60年前要去億載金城玩,必須先到中正路底的運河碼頭,搭「膨膨線」(汽船)到安平右岸,再轉搭竹筏到左岸,下了竹筏還要步行好長的一段路,是來回要花一整天的「遠足」活動,但現在億載金城成了公園,旁邊還停靠一艘退役的美製驅逐艦《德陽艦》,附近都是新建豪宅,所謂「滄海桑田」已不足形容,而是「滄海變豪宅」。

所以台灣400百年開發,不是單一族群的貢獻,除漢人外,有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以及戰後渡海避秦的外省人,所以只要貢獻心力,在台灣沒有人是「外人」。

【延伸閱讀】

台南建城400年(1)台南建城,誰的城?

台南建城400年(2)鄭成功「收復台灣」?

台南建城400年(3)鄭成功是殘暴的軍人?

台南建城400年(4)鄭成功崇拜:依政權更迭而起伏

台南建城400年(5)到消失的台灣第一街找「獅子」

台南建城400年(6)到番仔樓要看甚麼?

台南建城400年(7)天后宮也有分大小?

台南建城400年(8)府城迓媽祖,媽祖婆押後

台南建城400年(9)也拜赤兔馬的祀典武廟

台南建城400年(10)到府城不看「匾」,會被看扁

台南建城400年(11)台灣第一張報紙,在台南發行

台南建城400年(12)台灣第一所中學也在台南

台南建城400年(13)134年前,台南就有盲人學校

台南建城400年(14)台南有座永華宮,和天地會有關?

台南建城400年(15)接官亭,接過那些官?

台南建城400年(16)台南求考運,要到哪裡去拜拜?

台南建城400年(17)那些年在台南,有人用電影票換選票

台南建城400年(18)來台南拜月老求姻緣

台南建城400年(19)來府城轉大人,躦桌腳「做十六歲」

台南建城400年(20)府城嫁娶從「合八字」開始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