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台南建城400年(24) 滿樓紅袖招:寶美樓

日治時代,日本人留下很多建築,但戰後有象徵意義的被國民黨拆除,公家實用性的建築物被挪為他用,日人宿舍成為軍公教宿舍,以安置渡海來台的教員官員,台南日治時期大型商業建築只剩林百貨和寶美樓。

林百貨是日本人開的百貨公司,戰後被接收,成為公用空間,充當辦公室用;寶美樓是酒家,而且是純「台資」企業,所以逃掉被國民黨「接收」;日治時期大型實業大都由日本商社掌控,台灣人只有資本雄厚「御用商人」能參一腳,如板橋林家就有林本源製糖會社,結果碰到台灣第一起農民運動「二林事件」,跌了一跤。

寶美樓建於昭和9年(1934),店主人為蕭宗琳,位在台南西門圓環,距離赤崁樓、大天后宮、祀典武廟都是百步的腳程,國華街、水仙宮就在旁邊,據說蕭老闆原在水仙宮附近開店,清領時代水仙宮附近的五條港多的是妓院娼樓,雖然不知道蕭老闆當時開甚麼店,但台南人賺了錢就會「砌大厝」(蓋高樓),寶美樓是樓高四層的洋式建築,是當時第一把交椅的酒家。

同樣1934年台北也有一家餐廳成立,迄今尚在營業中,就是位於民生西路的「波麗路」,店名波麗路Bolero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樂曲,拉威爾Maurice Ravel的作品,西班牙民族曲風,由單一樂器起奏,逐漸加入其他樂器,樂音也逐漸高亢,帶動聽者情緒,至高點嘎然而止。

大正時代被稱為「台灣文藝復興期」,知識份子已經懂得聽古典音樂,看西洋油畫,吃西餐,也會讀社會主義的書,同情農工與遊民,至昭和時代更是全面啟蒙,組織團體向日本政府爭取投票權;餐廳取名波麗路就是一個全盤西化的例證,賣西餐,其招牌菜咖哩牛肉飯和鴨子飯,從開店紅到現在。

寶美樓不「西化」,從昭和開店到戰後,一直就是酒家,日治時期歡場有分級,賣藝不賣身的是「藝旦」、陪客人飲酒的是「酌婦」、陪宿的是「娼妓」、喫茶店服務的女侍是「女給」,寶美樓賣酒賣料理,有女陪飲勸酒,也有藝旦表演,當時去酒家只是「風流」而非下流,當時還有句話「人不風流只為貧」;連橫就曾舉辦「赤城花榜」的活動,「赤城」是赤崁城也就是台南,「花榜」就是風月女子選美比賽,所形成的排行榜。

在寶美樓斜對面約百餘公尺的現今民權路上,還有座輝煌的酒家「蓬萊閣」,日治時代不知是否連鎖經營,全台灣共有三處蓬萊閣,台北、台南、高雄都有,台北蓬萊閣建築現已拆除,台南蓬萊閣結構體還在,但外觀已非當時模樣,現在還看得到的當初建築樣貌的,只剩「高雄蓬萊閣」。

台北蓬萊閣曾搭上台灣文化啟蒙列車而風光,1928年蔣渭水的「台灣工友聯盟」在此舉行成立大會,1927年舉辦「孫中山台北華僑紀念會」,1928年舉辦「林獻堂返台洗塵會」,歡迎林獻堂環遊世界回來。相形之下,高雄蓬萊閣就倒楣了,戰後成了左營海軍「情報隊」所在地,專門審訊海軍內部「匪諜」,現在被民進黨政府列為「不義遺址」;而台南蓬萊閣就和台南人性格一樣,低調平和,沒甚麼故事。

酒家是沿襲日本的料亭文化,屬高級餐廳,客人在料亭喝酒吃飯,召來藝妓或舞伎陪酒陪唱,斜風細雨街燈昏暗,藝妓撐著油紙傘「出番」,清酒溫醇,美人輕勸,又是一夜溫柔,在台南市「石像」圓環(民生綠園)邊的氣象局後鄰就有一家「藝妲間」,對街就是著名的高級料亭「四春園」,藝妲就隔街應召服務;日治後期這些陪酒的女子逐漸從應召式變成駐店服務,也是一般通稱的「酒女」或「酒家女」。

現在酒家被汙名化,但被認為是台灣英雄的蔣渭水,就開過「春風得意樓」酒家,當時與江山樓、東薈芳、蓬萊閣,並稱「江東春蓬」台北四大酒家,蔣渭水還娶了東薈芳藝妓陳甜為側室;蔣氏過世時,陳甜才32歲,出家守貞,於1986年病逝,享壽87歲。

在日治或戰後初期,酒家是高級的社交場所,只有達官貴人或有錢的生意人才消費得起,不是一般人能進得去或是見不得人的地方,除了有酒女陪酒陪唱外,「酒家菜」也是當時精緻的料理,後來流傳在外成為現在餐廳的台菜。

和以那卡西唱流行歌的北投溫泉區酒店不同,戰後50與60年代台南酒家,逐漸不唱北管南管,酒女穿起旗袍改唱平劇,不是酒女變了,而是這些到酒家的台灣士紳嗅覺敏銳,懂得追隨新統治者的流行時尚與價值觀。

酒家菜現在已成為米其林餐點,印象中的台南酒家菜有三道經典,其一是「魷魚螺肉蒜」,用日製大顆日本進口螺肉罐頭,取其湯做湯底,螺肉切半留著備用,等起鍋再投入,不可熬煮,會硬掉;魷魚乾貨切成5公分長條狀,魷魚不容易軟化要先和湯一起煮,適時再加入三層肉(台北人稱「豬五花」)和蒜苗,用三層肉而不用瘦肉的原因是取其油,以免湯澀。電視曾報導台北師傅處理這道菜,用的是新鮮螺肉再自行熬煮,是南北差異?但有點擔心會花時間,畢竟酒家菜是搶快,久等會掃了客人的興。

第二道是「鮑魚冷盤」,也是搶快,隨叫隨上,用墨西哥車輪牌罐頭,取出切片,佐以美乃滋即可上桌;第三道是「網紗捲」,稍費工但可是先包好備用,所謂「網紗」就是豬的橫膈膜,以其包漿,用魚漿做底,配入蝦仁、豬肝、荸薺、蔥花,包好放入冰箱備用,蒸炸皆隨客便;網紗是油,但魚漿可中和,搭配荸薺脆,口感佳。

不少台籍名人都有去過酒家,後來外省籍的商人也去,白先勇小說《孤戀花》說的就是酒家女的故事,1976年著名武打明星王羽在杏花閣酒家鬧事,在當時曾造成轟動;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也說過「不上酒家就不算男人」的「名言」,「酒家」的確是台灣在地文化的一部分。

酒家對男人而言,正辦是喬事,其餘就是喝酒打屁兼吹牛,所以會有很多軼事八卦會二手傳播,口口相傳,最後就是走鐘,據說陳達儒是在寶美樓聽到酒女訴說荷裔女生的故事而創作了《安平追想曲》。

寶美樓見證一段歷史、一段台灣的社會變遷,當台灣錢淹腳目時,有風月也略帶文化的酒家,酒女固然善體人意,但年紀偏大,4人合計200餘歲,已不是政商頭人的首選,取而代之的是年輕貌美、喝洋酒的piano bar,或是更勁爆更敢玩、年紀更幼齒的制服店,急遽社會變遷誰也擋不住。

歇業後,寶美樓「老屋活化」做過婚紗攝影店,後來也做不下去,現在寶美樓已不賣酒,改賣蛋糕和咖啡,樓仍在,紅袖散,絲弦斷,無邊風月隨風黯,徒留想像空惆悵,可惜了。

【延伸閱讀】

台南建城400年(1)台南建城,誰的城?

台南建城400年(2)鄭成功「收復台灣」?

台南建城400年(3)鄭成功是殘暴的軍人?

台南建城400年(4)鄭成功崇拜:依政權更迭而起伏

台南建城400年(5)到消失的台灣第一街找「獅子」

台南建城400年(6)到番仔樓要看甚麼?

台南建城400年(7)天后宮也有分大小?

台南建城400年(8)府城迓媽祖,媽祖婆押後

台南建城400年(9)也拜赤兔馬的祀典武廟

台南建城400年(10)到府城不看「匾」,會被看扁

台南建城400年(11)台灣第一張報紙,在台南發行

台南建城400年(12)台灣第一所中學也在台南

台南建城400年(13)134年前,台南就有盲人學校

台南建城400年(14)台南有座永華宮,和天地會有關?

台南建城400年(15)接官亭,接過那些官?

台南建城400年(16)台南求考運,要到哪裡去拜拜?

台南建城400年(17)那些年在台南,有人用電影票換選票

台南建城400年(18)來台南拜月老求姻緣

台南建城400年(19)來府城轉大人,躦桌腳「做十六歲」

台南建城400年(20)府城嫁娶從「合八字」開始

台南建城400年(21)以夷制夷的億載金城

台南建城400年(22)呷飯皇帝大,從「吃」認識台南

台南建城400年(23)不吃甜,不要說你喜歡台南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