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專欄】鄭成功崇拜:依政權更迭而起伏

鄭成功是台灣歷史重要人物,但沒被神格化,沒有形成信仰的原因,是清廷克台,明鄭是戰敗一方,為避免「政治不正確」,民間只能偷偷摸摸,不敢堂而皇之膜拜,以致不能蔚為風潮,至晚清,統治基礎底定,官方就給建祠;日治時期,因鄭氏是半個日本人,所以蓋了神社;蔣介石時期,因和鄭成功一樣「矢志反攻」,官方大力表彰,包裝為民族英雄;但民進黨時代「去中」,加上原民抗議,鄭成功地位又悄悄下滑;鄭成功崇拜,從民廟到官祠,而神社再准官祠,起起落落,果然依政權更迭而起伏。

清朝初期,民間不敢公然祭拜鄭成功,但台南也有兩間廟和鄭氏有關,二王廟與三老爺宮。

二王廟在台南永康,康熙41年(1702)建廟,但二王之說紛紜,一指鄭經,因他是東寧王朝第二個延平王,此廟所在就是鄭經墜馬而死之地,二是說二王其實是兩個人,鄭成功四子鄭睿與十子鄭發,但一般說法是二王是鄭成功與鄭經,但為避清廷耳目,所以另祀關羽及其他神尊。

三老爺宮就比較明確了,據考證,廟址為鄭成功在台灣第一夜宿營地,國姓爺率師登陸禾寮港北,安營尖山西南坡梨園以圍赤崁城,即是現在台南裕民街廟址,所以廟前有一方石柱刻「國姓爺上岸頭暝安營之地」,「頭暝」就是第一個晚上,而三老爺宮開基於清康熙初 葉,明鄭遺臣所建,也是全台祭祀鄭成功最古老的祖廟。

但祭祀鄭成功為什麼稱「三老爺」,此廟主祀三位老爺,即朱王爺、曹王爺、魏王爺,這又涉及「政治正確」,清朝時期民間怎能祭拜前明領導人,所以就要改頭換面偽裝,鄭成功原名鄭森,因隆武帝賜姓「朱」、名「成功」,朱為帝姓也就是國姓,這就是稱鄭成功為「國姓爺」的由來,所以廟方就將鄭成功cosplay為「朱王爺」,另外曹王爺和魏王爺,據說是鄭成功部將,被拉來一起陪同客串演出。

台南另有座「鄭氏家廟」,在林百貨斜對面土地銀行隔鄰,面向忠義路,此廟是永曆17年(1663)年,也就是鄭成功去世的隔年,由鄭經所建,屬家廟性質,與民間信仰無關。

鄭氏家廟。圖/取自台南旅遊網
鄭氏家廟。圖/取自台南旅遊網

鄭成功得入祀官祠,是沈葆楨的努力,同治13年(1874)因牡丹社事件,日本侵擾屏東滿州,清廷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巡閱台灣,官銜「欽差辦理臺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沈氏對台灣的貢獻是重新調整行政區域,健全官治,開山撫番,廢渡台禁令,強化海防,而在台南更留下兩座歷史建物:億載金城、延平郡王祠。

沈葆楨抵台南,地方仕紳建議可否奏請追諡鄭成功,並准建祠,欽差大臣願意出面替前朝藩王,而且是對抗的一方請命,可要很大的勇氣,但沈葆楨同意了,並以之上奏;朝廷准奏,謚「忠節」,建祠府城,春秋兩祭,南明諸臣114人配享;建祠延平王廟即今之開山路「延平郡王祠」,此地原為民間搭建之小廟「開山王廟」,予以擴建而為官祠,沈葆楨並書對聯: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上聯描述台灣,下聯品題鄭氏,沈葆楨果有膽識,將鄭成功無法復明鬱死台灣,稱為「缺憾」,這可要很大勇氣,若有小人參奏,又是一番風波,而稱鄭氏為「創格完人」也是厚道,古今成大事者,必有瑕有疵,「完人」只能養花蒔草、閉戶讀書,哪能成就大事。

像電影《投名狀》描述,清末很多武將官員都是行伍或捐官出身,但沈葆楨可是紮實的科考,他是福州人,28歲中進士,先去翰林院歷練,再任御史、知府,也曾追隨曾國藩參剿太平天國,後接左宗棠缺,任福建船政大臣,籌建南洋水師,接著來台灣當欽差,年餘離台,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光緒5年(1879)60歲病逝於任上,一生精彩華麗。

沈葆楨岳丈是赫赫有名的林則徐,積善之家有餘慶,其後代也很傑出,在台五世孫沈祖海是著名建築師,六世孫沈呂巡是為台灣打拼的外交官,沈呂百是廣告界先進;連橫評價他對台灣的貢獻是「析疆增吏,開山撫番,以立富強之基,締造之功,顧不偉歟」,堪稱公允。

日治時期,鄭成功因日本血統搭上「政治正確」專車,1895始政初年,總督樺山資紀即獻「力挽迴瀾」匾予延平王廟,隔年明治29年(1896)總督桂太郎將延平王廟改為「開山神社」,成為台灣第一座神社,位階為官幣中社。

戰後,鄭成功因「矢志反攻」和蔣介石契合,再度搭上「政治正確」專車,「開山神社」易名為「延平郡王祠」,1950年蔣介石贈匾「振興中華」,1961年逢「鄭成功復台三百週年」,計畫重修,負責籌建為成大建築系教授賀陳詞,將該廟從原本福州式樣改建為鋼筋水泥造的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並鋪上代表皇權的琉璃瓦,此舉徹底翻新,成為新建物,也造成延平郡王祠無法被列古蹟的原因。

延平郡王祠前有座石鳥居。圖/取自台南旅遊網
延平郡王祠前有座石鳥居。圖/取自台南旅遊網

延平郡王祠有座石鳥居,原在台南神社,戰後被移來此地,上方並被加上國民黨黨徽,題了「忠肝義膽」,成了中式牌坊;1947年國民黨為彌平228傷痕,派時任國防部長的白崇禧來台宣慰,白崇禧是作家白先勇尊翁,白氏來台南,為延平郡王祠題聯「孤臣秉孤忠,浩氣磅礡留萬古;正人扶正義,莫教成敗論英雄」。

此匾是當官者箴言戒律,置於延平郡王祠展示館中。 照片來源:<a href="https://tw.images.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p=%E7%88%BE%E4%BF%B8%E7%88%BE%E7%A5%BF%E6%B0%91%E8%84%82%E6%B0%91%E8%86%8F%E4%B8%8B%E6%B0%91%E6%98%93%E8%99%90%E4%B8%8A%E5%A4%A9%E9%9B%A3%E6%AC%BA&fr=yset_chr_syc_hp&imgurl=https%3A%2F%2Fg.udn.com.tw%2Fcommunity%2Fimg%2FPSN_ARTICLE%2Fbossvm3%2Ff_3175403_1.jpg#id=11&iurl=https%3A%2F%2Fg.udn.com.tw%2Fcommunity%2Fimg%2FPSN_ARTICLE%2Fbossvm3%2Ff_3175403_1.jpg&action=click">網路</a><br>

但在1964年重建時,遭改為「孤臣秉孤忠,五馬奔江,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義,七鯤拓土,莫將成敗論英雄」;「七鯤拓土」指安平七個沙洲,「五馬奔江」係指鄭氏家族在福建安平石井祖瑩風水之地,與台灣無涉,且「五馬奔江鄭氏昌」,佳瑩即能出能人也是迷信,此外「留取汗青垂宇宙」更是膨風;原聯簡潔,後加之句似為蛇足。

白崇禧是桂系軍人,桂系是廣西軍閥,在大陸足可和黃埔系統相抗衡,李宗仁與白崇禧就是帶頭大哥,所以和蔣介石不同掛,國民黨辭廟轉進來台,桂系瓦解,白崇禧即被冷凍賦閒,否則60年代當時台南文人天大膽子也不敢擅改他的聯。

鄭成功崇拜,在國民黨時代,都由內政部長主祭,稱為中樞祭典,一向行禮如儀,宣示為「復國」典範;但2000年後,民進黨陸續執政,強調轉型正義,原住民出聲,認為鄭成功屠殺原民,不應官祀,明鄭軍隊對原民部落屠村,發生在永曆24年(1670),而鄭成功早在1662年已去世,屠村一說是張冠李戴「栽贓」的,史實雖是如此,但鄭成功的「反清復明」與民進黨的「去中」背道而馳,所以2018、2017年祭典主祭官悄悄改為市長,不再由內政部長主祭,也將鄭氏「復台」改為「來台」,明顯降格,被全球鄭氏宗親會抗議,後2019年恢復由內政部長主祭。

歷史留「名」何其不易,一個鄭成功,宛如戲偶,隨著當權者表述演出,國姓爺無言,政權物換星移,人設也隨之改變。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