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國陸續解封 中國十一國慶仍被要求就地過節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一年一度國慶長假「十一黃金周」,將自週六(10月1日)展開,但相較於亞太地區國家陸續解除防疫限制,中國至少有24個省市要求民眾仍須就地過節,此舉也可能抑制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

香港01新聞報導,自9月21日以來,中國各地疾控中心和衛健委等部門,就開始密集發布國慶假期「就地過節」倡導和假期防疫注意事項,截至週三(9月28日)為止,中國至少有73地發布了相關通知。而北京是更是在三日內連發兩則通知,提倡市民減少出京活動。

而今年各地「就地過節」政策依舊包括「減少跨省市出行」、「不去中高風險地區」等,不少省市還倡導市民採用短程遊、市內遊、周邊遊等出遊方式。

在此倡導下,各地旅遊景區也紛紛升級了防疫措施,要求進入景區的外地遊客實行落地「三天兩檢」或「三天三檢」,甚至要求遊玩當日,必須持24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才能進入景區。

中國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周四(29日)表示,國慶假期臨近,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疫情傳播風險加大,要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嚴堅決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引導人員安全、有序流動。

旅遊和經濟將很慘淡

路透社報導,根據中國航班數據服務公司飛常準(VariFlight)的估計,今年中國十一假期期間,大約有780 萬人次旅客會乘坐飛機,比去年下降16%,而每日客運航班將至少下降五分之一。

中國交通部預測今年的公路旅行者人數,也將下降 30%。

過去兩年受到疫情防控影響,中國十一黃金周的旅遊人數和消費金額,均低於 2019年的水平,在疫情爆發之前的2019年,十一黃金周的旅遊人數為7.82億人次,旅遊收入為6500億元人民幣。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說,「今年對旅遊業寄予厚望是不現實的。」

他補充說,如果今年假期的旅行人數達到2019年水平的一半,並且在此期間的支出,達到大流行前假期支出的30%至 40%,那將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結果。

根據路透社基於中國政府的數據計算,劉思敏的預測是十年來最糟糕的數字。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旅遊分析師說:「我不想給出估計,這太悲觀了。」

亞太國家陸續解除防疫

相較於中國官方仍對新冠疫情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亞太地區其他國家,近期則陸續放寬入境和防疫限制,並希望逐步恢復疫情前的正常生活。

綜合媒體報導,台灣政府本週已宣布自10月13日起,正式實施入境「0+7」檢疫新安排,同時取消出旅行團、機場核酸檢測等相關限制。台灣政府也恢復與其他國家的互惠免簽證機制,但台灣仍有每週15萬人次的入境限制。

而香港特區政府已於週一(9月26日)起實施入境「0+3」政策,旅客抵港後不需再在酒店隔離,只需3天居家醫學監測,而且在居家醫學監測期間可外出,但不可以到餐廳等特定地點。

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上週六(9月24日)也表示,將恢復中國旅客前往澳門電子簽證,允許中國旅行團赴澳門旅遊,最快可在11月開放入境觀光。

韓國自9月2日起,已實施入境免隔離、免打疫苗,以及無需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報告的措施。此外,韓國政府已於9月26日起解除戶外口罩禁令,包括50人以上聚會如演唱會、棒球比賽等大型賽事,均不會強制佩戴口罩。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藉著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的機會,宣布日本自10月11日起開放觀光,且不設立入境旅客人數上限,並恢復免簽證待遇。不過旅客入境日本仍需打滿3劑疫苗,否則需要有72小時內的核酸(PCR)檢測證明

新加坡早在8月就已放寬旅客入境措施,自8月29日起,未完全接種疫苗的入境人士,只要在出發前2天完成新冠病毒檢測並取得陰性結果,便無需在抵達新加坡後進行7日隔離;至於已接種疫苗的旅客,抵達新加坡後則不需要接受病毒測試及強制隔離。

此外,在今年2月就已解除全部入境限制的澳大利亞,全國內閣會議週五(9月30日)也決定,自10月14日起取消確診者需要自我隔離5日的規定,同時,對於除護理和老人照顧等少數行業以外的確診者,澳大利亞政府也將同步停止補貼。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