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誌】直擊艾雷島布萊迪酒廠 造訪藍朋友的家

位於「威士忌聖地」艾雷島的布萊迪酒廠,藍白基調的外牆上掛著員工的巨幅照片,強調酒廠幾乎100%源自艾雷。
位於「威士忌聖地」艾雷島的布萊迪酒廠,藍白基調的外牆上掛著員工的巨幅照片,強調酒廠幾乎100%源自艾雷。

這是我第4度踏上艾雷島,如果往返吉拉島也算1次,則是第5次。但是島上9家威士忌廠(即將出現第10家),我才收集到拉弗格和布納哈本2家的「入內採訪」而已,這回第3家「藍朋友」布萊迪(Bruichladdich)入袋,別具意義。

古董級的「上空」(沒有頂蓋)糖化槽,糖化過程一共要加4次熱水,溫度分別為攝氏63度、80度、85度、85度。
古董級的「上空」(沒有頂蓋)糖化槽,糖化過程一共要加4次熱水,溫度分別為攝氏63度、80度、85度、85度。

遵循古法 擁抱創意

早在「神級釀酒師」吉姆.麥高文(Jim McEwan)退休前,我就想來造訪強調艾雷在地風土的布萊迪酒廠,可惜還是緣慳一面。這回親臨,老先生早就退休去忙新酒廠,首席釀酒師亞當也不在,接待我們的是麥芽公關經理Christy McFarlane。身材高大的她原本就住在艾雷島雅柏酒廠附近,每天開車約半個小時來上班,她親切貼心,告訴我們不少布萊迪的故事。

  1. 布萊迪酒廠的麥芽公關經理Christy McFarlane負責這次的導覽,她親自到大門迎接我們。
    布萊迪酒廠的麥芽公關經理Christy McFarlane負責這次的導覽,她親自到大門迎接我們。
  2. 美麗又高大的Christy McFarlane的照片,被放上這桶遊客可以裝瓶的單桶上。
    美麗又高大的Christy McFarlane的照片,被放上這桶遊客可以裝瓶的單桶上。
  3. 經過糖化後的麥芽汁,要透過這台機器冷卻交換降溫,才能進行發酵程序。
    經過糖化後的麥芽汁,要透過這台機器冷卻交換降溫,才能進行發酵程序。

1881年,來自格拉斯哥的威廉.哈維(William Gourlay Harvey)與2位兄弟,決心在島上打造能釀出最純淨酒質的先進烈酒廠,奠下布萊迪精神。之後幾經關廠轉手,20世紀末,全球不景氣導致威士忌生產改以電腦自動化提升效率,堅守傳統的布萊迪則在1995年1月關廠。

  1. 布萊迪想打造「100%艾雷生產」的目標,還差1哩路,目前發麥是送本島的Inverness處理,預計2023年將改由自己發麥,場地也已規劃好。
    布萊迪想打造「100%艾雷生產」的目標,還差1哩路,目前發麥是送本島的Inverness處理,預計2023年將改由自己發麥,場地也已規劃好。
  2. 布萊迪一共跟19個農場主人合作,使用16種不同風味(處理)的大麥,十分多元。圖為重泥煤的「夏洛特港」(PC)酒款的麥芽。
    布萊迪一共跟19個農場主人合作,使用16種不同風味(處理)的大麥,十分多元。圖為重泥煤的「夏洛特港」(PC)酒款的麥芽。
  3. OCT是「最重泥煤」奧特摩系列所使用的麥芽。目前酒廠所使用的大麥,有42%都在艾雷島當地種植。
    OCT是「最重泥煤」奧特摩系列所使用的麥芽。目前酒廠所使用的大麥,有42%都在艾雷島當地種植。

直到2000年新金主找到「大神」吉姆.麥高文,重新復甦布萊迪;並於2002年推出轟動業界最高泥煤的奧特摩系列;2012年加入人頭馬君度集團,以天空與海的顏色搭配嶄新創意,堅持使用自維多利亞時期流傳至今、最傳統的方式造酒,養活艾雷島上近200多人。

  1. 我們抵達時,正巧有一批遊客圍著吧台上品酒課。
    我們抵達時,正巧有一批遊客圍著吧台上品酒課。
  2. 以白色及海洋藍為視覺主調的布萊迪酒廠商店相當好買,觀光客絡繹不絕。
    以白色及海洋藍為視覺主調的布萊迪酒廠商店相當好買,觀光客絡繹不絕。

擇善固執 接軌時尚

從酒廠名稱就能看出布萊迪的「古板」,Bruichladdich堪稱「最難發音的酒廠」之一。除了實踐「100%艾雷生產」的想望外,它的堅持還包括:2次蒸餾後的新酒以68%不稀釋入桶,裝瓶前加的水則是艾雷島PH5.5較軟的泉水;橡木桶陳年堅持只用3次,可從木桶外觀原色、白色、藍色分辨。

  1. 這天我們來到第6號倉庫試飲,酒廠的儲酒全都是島上陳年。未來8年將持續擴建倉庫,酒廠共運用200種不同風格的橡木桶,不讓人包單桶。
    這天我們來到第6號倉庫試飲,酒廠的儲酒全都是島上陳年。未來8年將持續擴建倉庫,酒廠共運用200種不同風格的橡木桶,不讓人包單桶。
  2. 酒廠有6個木製發酵槽,發酵時採用2種酵母,1種幫助出酒效能,1種產生花香,發酵時間約70小時,可得到酒精度8%的Wash。
    酒廠有6個木製發酵槽,發酵時採用2種酵母,1種幫助出酒效能,1種產生花香,發酵時間約70小時,可得到酒精度8%的Wash。

旗下產品3大系列各有不同泥煤含量,「藍朋友」萊迪系列(Laddie)無泥煤,波夏系列(Port Charlotte)則約40ppm,最厲害的當屬奧特摩系列(Octomore),最高達309ppm,平均100ppm。酒廠內的磨麥機、糖化槽和琴酒蒸餾器,也都盡量堅持使用超級骨灰級且仍能運作的「古董」。

  1. 布萊迪有2對細瘦造型的蒸餾器,高6公尺,寬度卻只有1公尺,加上緩慢蒸餾,初餾6.5小時、再餾7小時,創造獨特花果香氣。銅製的細瘦天鵝頸部分都已「黑得發亮」,其中1支初餾器從1881年創廠使用至今,是蘇格蘭最老。
    布萊迪有2對細瘦造型的蒸餾器,高6公尺,寬度卻只有1公尺,加上緩慢蒸餾,初餾6.5小時、再餾7小時,創造獨特花果香氣。銅製的細瘦天鵝頸部分都已「黑得發亮」,其中1支初餾器從1881年創廠使用至今,是蘇格蘭最老。
  2. 當天原本預計只有我和攝影記者2人造訪布萊迪,但人算不如天算,臨時多了6位「不速之客」,但也因為Christy的慷慨分享,讓大家都體驗到了布萊迪的美好。
    當天原本預計只有我和攝影記者2人造訪布萊迪,但人算不如天算,臨時多了6位「不速之客」,但也因為Christy的慷慨分享,讓大家都體驗到了布萊迪的美好。
  3. 布萊迪酒廠蒸餾室有1支1959年的羅夢式蒸餾器,暱稱「Ugly Betty」,容量15,500升,主要用來蒸餾「植物學家」琴酒。
    布萊迪酒廠蒸餾室有1支1959年的羅夢式蒸餾器,暱稱「Ugly Betty」,容量15,500升,主要用來蒸餾「植物學家」琴酒。

看到禮物店品飲室裡人潮洶湧,與時代無縫接軌,心有所感的攝影大師阿本對我說:「看這酒廠的時尚顏色,肯定是給女生喝的威士忌。」「嗯…這可不好說,你要自己喝喝看,才知道厲害!」我一邊享受我的「藍朋友」,一邊悠悠回答。

同場加映:挑戰叛逆的平衡 奧特摩10系列

這是我近年來參加過最棒的品酒會,至今仍印象深刻。就我個人而言,威士忌的知識來自3處:酒廠直擊、書本及網路資料,與品酒會上原廠的剖析,參加這場品酒會的感動即來自後者,尤其是剛從酒廠參訪回來,感受得到台灣團隊的用心。

10月底布萊迪剛好發表奧特摩10系列跟黑色藝術7.1版。

①奧特摩10.1酒款採用100%的蘇格蘭Concerto大麥、107ppm高泥煤、美國波本桶陳年5年,酒精度59.8%。

②奧特摩10.3透明瓶身,被稱為「奧特摩中的奧特摩」,因採用奧特摩農場單一莊園概念,100%蘇格蘭Concerto大麥、114ppm高泥煤、美國波本桶陳年6年,酒精度61.3%。

③奧特摩10.4酒色深,卻只有3年陳年,是奧特摩系列中陳年時間最短的酒款。採用2015年收成的蘇格蘭大麥,2016年蒸餾,放入全新、未大火烘烤僅toasted的南法利穆贊橡木桶中陳年,呈現均衡的木質烘烤與堅果麥芽香氣,泥煤值88ppm、酒精度63.5%,全球12,000瓶,預計2020年1月上市。

④黑色藝術7.1版為首席釀酒師亞當第3批發表的「黑色藝術」,1994年蒸餾,是當年關廠前最後一批生産的酒款,46.4%圓桶強度裝瓶,桶陳25年,僅12,000瓶。

註:「奧特摩10.2」則採用100%蘇格蘭Optic以及Oxbridge大麥,泥煤值96.6ppm,美國波本桶與歐洲雪莉桶陳年8年,酒精度56.9%。屬免稅通路販售,共24,000瓶,當天並未品飲。

  1. 從這3款麵包甜點可感受到品酒會的用心,這是台灣品牌大使和之安遠從台中霧峰許愿烘焙坊找來,與在地小農合作的手工麵包,烘托布萊迪精神。
    從這3款麵包甜點可感受到品酒會的用心,這是台灣品牌大使和之安遠從台中霧峰許愿烘焙坊找來,與在地小農合作的手工麵包,烘托布萊迪精神。
  2. 這是一張歷史畫面,投影幕上,從奧特摩8系列開始接手的現任首席釀酒師亞當(投影幕右)正與「神級釀酒師」吉姆(投影幕左)互動;畫面外,亞洲品牌大使Chloe(右)與台灣品牌大使和之安(左)正一起精闢講解,行雲流水地翻譯。
    這是一張歷史畫面,投影幕上,從奧特摩8系列開始接手的現任首席釀酒師亞當(投影幕右)正與「神級釀酒師」吉姆(投影幕左)互動;畫面外,亞洲品牌大使Chloe(右)與台灣品牌大使和之安(左)正一起精闢講解,行雲流水地翻譯。
  3. 當天品飲4款個性鮮明、餘韻繞梁的布萊迪酒款,能湊齊這樣的組合實屬不易。
    當天品飲4款個性鮮明、餘韻繞梁的布萊迪酒款,能湊齊這樣的組合實屬不易。
  4. 品酒會前這杯令人驚嘆的歡迎特調,出自另一位品牌大使「Mark小T哥」黃俊憲之手,他功力深厚,不愧是2011年World Class台灣區調酒冠軍。
    品酒會前這杯令人驚嘆的歡迎特調,出自另一位品牌大使「Mark小T哥」黃俊憲之手,他功力深厚,不愧是2011年World Class台灣區調酒冠軍。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更多鏡週刊報導
【酒誌】智慧的昇華 直擊比利時貓頭鷹威士忌廠
【酒誌】天使瀑布蒸餾法 直擊蘇格蘭費特肯威士忌蒸餾廠
【酒誌】不只乾杯? 蟄伏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