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中心認證太浮濫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最新的醫學中心評鑑結果,衛福部在延宕許久之後終於公布,台北區由8家增至10家,桃竹苗則新增1家,如此一來加上原本的19家,全國共有22家醫學中心。一般認為人口200萬才需要1家醫學中心,顯然國內醫學中心的認證已太過浮濫。

在台灣,登上醫學中心寶座,好像就是醫療品質的保證,但在「2023世界最佳醫院」評比裡,台灣只有1家醫學中心勉強擠入250名,成績並不好看。台灣社會長期陶醉在「健保與醫療舉世聞名」的迷思裡,殊不知多項生命與健康指標,台灣早已落後東亞其他區域與國家。

醫學中心的名醫門診大排長龍,許多民眾漏夜排隊,甚至出現代排黃牛,可見作為三級診療、最後一線轉診的意義蕩然無存。台灣民眾就醫普遍有「廟大就靈」的觀念,如今又增加3家醫學中心,等於鼓勵民眾往掛號窄門擠。事實上,醫學中心應作為區域醫療網的核心醫院,跟二級、一級院所形成醫療與照顧連線,現狀卻是大家一起搶病人,分級與合作形同虛設。病患都往醫學中心擠的結果便是急診人滿為患,待床動輒幾十個小時,真正有需要的病患與家屬苦不堪言。

醫學中心另一個重任是教學與研究,但台灣早已出現「五大皆空」,也就是重症科別招不到住院醫師的窘境,多增加醫學中心根本於事無補。在研究方面,台灣號稱新冠防疫相當成功,但在醫學期刊的相關投稿並未特別亮眼。衛福部解釋此次何以「增額錄取」時說是評鑑分數相近,此時就應拿出研究成果來分出高下,而非雨露均霑。

現行醫學中心評鑑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當今台灣醫療的盲點,也就是只看到價格,沒看到價值。在健保預算大餅之下,計價的根據是醫療行為,而非醫療品質,更不是病患的生活品質;再加上分科分工過度細化,醫療人員只能看自己科別的疾病,如果病患有多重疾病,很多時候此病治好,彼病卻惡化了,而這樣的狀況在醫學中心可能更嚴重。

任何醫院評鑑都應以提升病患生活品質為依歸,但台灣的醫院評鑑都不曾問問病患:「你們對這家醫院滿意嗎?」醫學中心的評鑑亦然。此外,也沒有參考醫界同儕的意見,就只是幾個評鑑委員關起門來打分數。台灣醫學中心的地理分布一向重北輕南,如今增加的3家都在北部,情況只會雪上加霜。

台灣這麼小,卻有22家醫學中心,而更奇怪的是,明明是一日生活圈,不少偏鄉卻連一個常駐的醫生也沒有,甚至公立醫院也需要其他醫院支援。未來衛福部修改醫學中心評鑑時,可將醫學中心與一級、二級院所形成連線,為偏鄉提供完整與延續的醫療列為評鑑的重點項目。(作者為醫師)

看更多相關新聞
醫院評鑑公布 醫學中心「增額」三家
民團:醫院贏面子 民眾荷包失血
更改遊戲規則 衛福部挨批毫無誠信
王必勝談評鑑改革 醫學中心恐減
評論/最難產醫院評鑑 難掩操作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