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籃球場神救援 救命神器AED立大功

花蓮慈院與花蓮縣衛生局、消防局一起宣導「救命神器AED」的重要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花蓮慈院與花蓮縣衛生局、消防局一起宣導「救命神器AED」的重要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今年3月底,一名36歲男子在打球的過程中突然感到不適,下場休息後並未緩解,隨即便突發性休克,倒地失去意識,所幸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朱崧肇、急診部醫師魏瑋廷、兒童心臟科醫師秦家翊正好在現場一起運動,現場為男子施行心肺復甦術(CPR),並透過體育館設置的自動體外去顫電擊器(AED)進行急救,直到消防局救護人員抵達現場,將這名男子轉送至花蓮慈院,並啟動救心綠色通道,由心臟內科朱新凱醫師打通堵塞的血管。經過後續治療,男子不到1週即康復出院,出院後第2天就重返職場。

花蓮縣每年約有450至500件到院前失去呼吸心跳的救護案件,當出現突發性的喪失意識或心臟休止,最為常見的原因就是心室顫動。據統計,若能在1分鐘內立即給予電擊,心跳回復正常節律的成功率高達9成;若能在5分鐘內進行電擊,成功率也達到5成。因此,近年衛福部制定法規,要求大型公共場所都必須要設置公眾用AED。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在花蓮縣境內有294個場域設置有AED,共配置328台AED;同時,花蓮縣衛生局配合衛福部政策,積極推動「AED安心場所」認證,使配備AED的場所內七成以上的工作人員,完成施作CPR及操作AED的訓練,並取得證照,以大幅增加場所的緊急救援能力,目前花蓮縣已有51處獲得認證。朱家祥局長說,暑假要到了,透過安心場所的認證,希望能讓大家安心生活,安心遊花蓮。

花蓮縣消防局長吳兆遠指出,急救的重點在於生命之鏈的串聯,在長期的訓練和要求下,花蓮縣的急救成功率從原先的1成31上升到2成84,挽救了許多性命。

花蓮慈院與花蓮縣衛生局、消防局日前舉辦「救命A代誌ED優先、安心場所fun心遊花蓮」記者會,讓更多民眾認識「救命神器AED」及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