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材要打國際盃2】打造台灣醫材CDMO 加速新創團隊產品上市

林啟萬認為,有了醫材CDMO的協助,新創團隊能加速從專利到產品、從產品到市場的過程。
林啟萬認為,有了醫材CDMO的協助,新創團隊能加速從專利到產品、從產品到市場的過程。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指出,根據團隊的觀察與盤點,醫材產業趨勢比藥業晚10年,藥廠的國際大趨勢值得台灣醫材廠商借鏡參考。林啟萬強調,過去十幾年來國際大藥廠不斷整併,卻發現投入跟產出不成比例、內部創新比不上外部創新,不管是從大公司移出的或是學校出來的小公司或小團隊,都比大公司的速度快更多。

林啟萬強調,如何讓這些有潛力的廠商在沒有生產、動物驗證這些臨床或市場經驗下出頭,就必須要靠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透過這些專業生產製造驗證的公司幫他們實現,但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比在大公司裡分屬不同部門的合作還要更大,前不久工業局盤點相關產業,認為大領域中類似這樣的需求會越來越多,讓CDMO這種委託設計生產的專業公司來做,就像小的藥業也把臨床驗證的部分交給CRO(臨床試驗受託研究機構)。

林啟萬以台灣最大的醫材出口類別隱形眼鏡為例,精華光、晶碩 、大立光的星歐光學都是投入台灣最擅長的製造業,先切入國際代工、再走出品牌,而電燒刀的「隱形冠軍」大瓏企業代工做了2、30年,前幾年也利用生產製造、通路人脈等等的量能以成立創投的方式去協助國內新創,這些已經跑在前面的廠商將幫國外代工的經驗轉向投入國內品牌創新,把有潛力的技術、產品做出來,透過原本在美國的有形無形通路,可望逐步走出新的模式。

但生醫產業和消費電子業又不同,眾所皆知醫材又有少量多樣的特性,不同於台灣廠商過去擅長量產的製造力,林啟萬認為,醫材在臨床上雖然概分為19類,且不同科別的醫材設計上都有很大差異,大家都對台灣有沒有條件將前端專業的研發串到後面的資通訊大廠寄予厚望,政府已經將CDMO研發的設備、能量都列為獎補助的部分,不像以前傳統作法都只看終端產品、只用終端產品來作獎補助,因為如果不幫忙把中間的連結點串起來、很多東西將會卡關。

分析台灣的醫材CDMO,林啟萬認為應該可以再更細部分類,宣稱可以做CDMO的廠商很多,但還是具有領域的差別,像塑膠耗材類的射出、相容性、測試,醫材使用時怎樣進去、怎樣拿掉,醫電類的產品會不會被電到、怎樣系統整合、如何軟體操作,乃至於防呆機制等等,都需要專業的CDMO才能達到設計者、使用者的期望,CDMO有專利、懂製程、有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知道怎樣加值這些創新產品,怎樣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而工研院扮演的角色還是研發為主,與新創團隊合作確立為什麼選這個東西、為什麼是這個材料、為什麼從這邊下手,這些看似容易的事情其實還是需要經驗,不管是人體的經驗也好、臨床的經驗也好,工研院長期投入這些產業會比團隊更清楚,未來要走的路程上會有哪些事可能發生、怎樣處理,這部分的另類投入必須事先佈局,否則就變成大家都一樣、一張白紙從頭做起。

台灣百和(圖)等傳統業者紛紛跨入高附加價值的醫材領域。
台灣百和(圖)等傳統業者紛紛跨入高附加價值的醫材領域。

 

林啟萬指出,除了塑化產業以外,包括精密機械、系統整合EMS也都是台灣的強項,過去都是傳統的代工,老師或醫師想出結合醫材需求的創新想法,往往雖然有專利保護,但對於怎樣做出產品完全沒有概念,通常的情況是拿著這個想法跟專業的CDMO廠商討論合作,讓這些專業CDMO廠商的經驗可以引導新創團隊怎樣避開法規挑戰、怎樣讓使用者比較容易接受,這些經驗是專業CDMO廠商可以提供的價值,不只是做的出來,還能很快地進入市場,這就是競爭的過程。

不管是透過CDMO的外部創新、或是本身的內部創新,林啟萬強調專注於產業價值鏈中特定的差異化能力,才能加快從技術到產品到市場的過程,像耗材類的管材就是台灣很強的石化工業材料,從原料、生產到管控都已經高度專業化,但過去都以民生用品為主,醫療領域的產品量比較小,但如果材料能夠取證,價值的空間差異非常巨大,假若台灣的石化工業材料能和塑膠、紡織結合,整合相關的技術和經驗,原來一件幾十塊錢的產品,變成像人工韌帶、椎間盤或是其他替代物等植入式醫材的話,價格與市場是完全不同的,新光合纖、台灣百和就是很好的例子。

同樣也是台灣醫材出口大宗的血糖機、血糖試紙業者,在傳統扎針市場已經相當成熟的情況下,面對的競爭是近年來國際大廠已經紛紛轉進不用扎針的連續血糖監測器,透過在皮下植入傳感器就能使用十幾天甚至90天,林啟萬指出,台廠目前還是無法切入這個市場,病患使用的產品其標準又比專業醫療人員使用更嚴格,而且糖尿病患皮膚發生風險的機會又比正常人更高,高技術門檻使得台灣廠商還在觀望,既要控制沾黏、感染的問題,還要定期校正,從材料、感測技術的微型化到系統的集成、軟體的串連,相對的風險是比較高的,因此很多基本技術、材料都要到位才能很快做出產品,這些台灣的 ICT大廠是最有能力的,但要他們投入卻未必敢主動做,如何整合內部、外部,各種跨領域不同專業,將是台灣醫材廠商及CDMO的發展關鍵。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醫材要打國際盃3】ICT大廠揮軍醫療保健產業未必吃香 從me too拚me better
【醫材要打國際盃1】工研院林啟萬所長:台廠善用利基、整合多元拚突圍
生技中心投入mRNA核酸藥物開發與生產 再造下一個「台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