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世家 台灣文化資產守護者傅朝卿 得行政院文化獎

獲獎不斷,長年致力於台灣建築文化資產調查、保存與推廣的成大建築系名譽教授、台灣文化資產守護者傅朝卿,不斷呼籲,「文化資產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大家的事」。文化界說,這給新政府一個可以努力的文化深耕方向。

上周,行政院文化獎,從行政院長陳建仁手頒給傅朝卿。因為近日文化資產爭議不斷,他特別表示,希望台灣的文化資產跟國際接軌,「用理性中道的方式來保存文化」。傅朝卿認為,「偏激、感性的文化資產沒有辦法持久」,只有理性中道才有辦法讓文化資產得到大多數人的肯定。而文化資產應該「創新、韌性,有人性」。

行政院長陳建仁頒發文化獎給得獎人傅朝卿。圖 / 翻攝自文化部官方臉書粉專
行政院長陳建仁頒發文化獎給得獎人傅朝卿。圖 / 翻攝自文化部官方臉書粉專

傅朝卿不但教書,推動文化教育,還不斷寫書並得獎。他曾得到金鼎獎個人著作獎、文獻委員會文獻出版獎、金鼎獎優良圖書推薦獎、建築學會建築學報論文獎、建築獎章。

將卸任的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傅朝卿對於文化資產再利用的觀念與做法,已經成為現在共同的風潮,曾說:「文化資產的保存不是要把文化資產帶往過去,而是要帶向未來」。

在拿到行政院文化獎後,傅朝卿說,「文化資產並不是一個人的事,文化資產是大家的事」。他感謝這40年來,願意認同他的說詞與說法,願意用共同的理念維護台灣這塊土地文化資產的所有人,「這個獎應該是屬於大家的,而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的」。「40年來,我只有一個理念—希望台灣的文化資產跟國際接軌,用理性中道的方式來保存文化」。傅朝卿表示,2011年台灣在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打了一戰,經過他的協調,UNESCO讓台灣用台灣的名義參與所有的會議,「台灣有這麼多這麼美好的文化資產,應該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傅朝卿為台灣建築史與文化資產的守護者,長年致力於台灣建築史與建築文化資產調查、保存與推廣等工作,並引入國際新觀念。他參與推動台灣古蹟保存立法、主持多項台灣古蹟調查與修復工程、編纂多部台灣建築史與文化資產著作,更是戰後台灣第一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發表論文的學者。

1957年出生於臺灣府城大南門旁的傅朝卿,父親是一位醫師,哥哥也是心臟科名醫。畢業於臺南一中後,他進入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取得建築碩士學位、1990年取得英國愛丁堡大學建築博士學位,返回成大任教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