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使用「這技術」提高準確率 盡速治療降低死亡風險
台灣的AI醫療發展已逐漸在多家醫院落地應用,涵蓋診斷、治療、資源管理和患者護理等多方面。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還促進了個性化醫療和精準治療的實現。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更多資源的投入,台灣的AI醫療創新預期將在未來取得更多突破,帶您來看。
成大醫師vs.病友陳先生:「陳先生住院中好嗎,醫生正給我量血壓。」
不能以病友無法使用自身的聲音時,而忽視這個問題,尤其在加護病房中,能讓病人溝通是能推進病情好轉程度的重要推手。
成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蔡書維:「想像一個場景加護病房中林老先生在深夜,因為心肺手術的傷口而痛醒,但是呼吸器讓他無法言語,只好死命搖晃病床、拍打床架、搖晃鈴鐺、狂按電鈴,等醫護人員出現。因為無力寫字、說不了話,比手畫腳無人理解,只好打藥讓他,在疼痛掙扎中昏迷過去。這是急性溝通失能,一個醫病雙輸的局面,急性溝通失能,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而發生,醫療所伴隨的必要性氣切手術是,常見的原因之一。」
智慧醫療創新服務模式,成大醫院研究團隊聚焦智慧影像驅動智慧醫療,發展全方位的人工智慧,輔助疾病診斷、治療與照護
成大醫院臨床創新研發中心主任/醫師蔡依珊:「一些路倒或是外傷的一些病人,它有非常大的一個功能,就是協助我們診斷病人頭部的狀況,特別是像外傷的病人,他們常常會合併外傷之後會有腦出血,腦出血其實是一個,需要緊急被處理的一個急症。」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過去肺癌檢體可以透過顯微鏡,來了解腫瘤的診斷期別以及分類,事實上要花大概20分鐘時間,而現在可以將這個玻片數位化之後,就可以透過像這個AI圖像分析,讓醫師來了解腫瘤的位置,馬上精準判讀。」
北榮病理檢驗部外科病理科主任葉亦成:「有了AI之後,大概就是診斷上面會比較,相對比較容易,然後可能會更精準。對所以我們在病理的診斷方面的話,就是會輔助我們病,達到更有效率,更跟準確的診斷,那我們跟臨床醫師在開會溝通的時候,其實我們需要有個正確病人診斷,才能跟臨床醫師一起來,幫病人做最好的治療。」
AI醫療也能針對急性中風病友,出現血管阻塞,在大腦組織尚未出現永久性損傷之前,來了解病人的狀況!
北榮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副教授紀乃方:「中風治療從發現病人到開始治療越快越好,所以這個AI的確可以幫我們,改善病人的這個預後,就是通常我們第一時間,會從症狀上判斷病人是不是中風,但是一旦懷疑病人,是中風以後確定診斷,還有趕快啟動治療,這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使用這個AI就是來幫我們,盡量確認病人是中風病友,並且盡速啟動治療時間。
北榮醫護人員:「病人做完心電圖檢查之後,就會上傳到我們影像系統。」
過去傳統心電圖篩檢肺高壓準確率30%,現在使用AI可將12導程心電圖,從紙本變成數位利用AI圖層,判別有沒有肺高壓準確率達到90%。
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劉至民:「就這個60%的一個,診斷率的一個提升,等於是說我們可以額外篩檢出來60%的一個患者,
那這群患者可能,他都是沒有症狀的,那沒有症狀我們就可以,在門診就跟病人講,肺動脈高壓後續可能的診斷。」
臺北榮總副院長/教授李偉強:「AI在醫療產業的應用,我相信從國外到臺灣好,現在大概是最熱門的的議題了。那無可諱言的哦,特別從這個黃仁勳來臺灣之後,這個問題在臺灣更是變成是最火紅的題目,那其實人工智慧對醫療的應用,我相信跟著根據越來越多的證據來看,它真的是對病人有幫忙,那臺北榮民總醫院也自然而然在這方面的話有很好的成績。所以我們很強調的是,這些人工智慧的發展,一定要最重要的是要對病人好,我們不是為了要做技術或做人工智慧,而特別做人工智慧,我們應該是怎麼,為了導入這個技術之後,能真的對病人的醫療品質病人安全可以提升,其次能幫助我們的醫護人員,減輕他的工作負擔。」
AI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也讓醫療變得更加個性化和精準。可以預見更多創新和突破,進一步改變傳統的醫療模式。
更多 TVBS 報導
AI運用植牙!改變傳統看診模式 精準度高又省時
科技巨擘齊聚!輝達、蘋果有望加入OpenAI新融資 估值達3.2兆
iPhone16搭載AI會大賣? 日經:蘋果要廠商多備10%零件
股價下跌沒在怕!黃仁勳大推Blackwell:明年也會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