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助戒毒 基隆醫院讓緩起訴治療完成率7成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6日電)過往毒癮者出監再犯率超過5成。衛福部立基隆醫院精神科主任武維馨今天分享自身經驗表示,封閉式團體治療及藥物治療下,完成緩起訴戒毒治療完成率可達7成,醫療介入幫助顯著。

衛生福利部今天舉辦「113年反毒有功人士團體頒獎典禮」,以「跨界攜手,引領新生」為主題,由總統賴清德及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頒獎。

衛福部長邱泰源致詞表示,無論緝毒、防毒、拒毒或戒毒工作,都須仰賴公私部門跨界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減少毒品新生人口,及協助已施用毒品者恢復穩定生活、預防復發,進而重返社會。對於明年將啟動的新世代反毒策略第3期計畫,將持續推動緩起訴戒毒治療,協助施用毒品者穩定在社區接受治療、減少再犯。

獲頒毒品戒治組有功人士的武維馨接受媒體聯訪指出,部立基隆醫院為基隆首家提供替代治療及緩起訴團體的醫療機構,其中針對一級毒品使用者,可使用美沙冬等藥物進行治療,持續配合療程直至結束的患者,比例高達8成。

至於二級毒品使用,武維馨說,多是心理上的成癮性造成,治療上以團體治療或認知矯治為主。院方參考國外做法,採15人封閉小團體模式進行,比起大班課程,個案間較能分享心路歷程、所遇困難,心理師也比較容易找出盲點、分析可採取策略,達成個別化影響,此外還有個管師和醫師提供看診及後續追蹤關懷,完成治療比例達7成。

武維馨說,在啟動緩起訴戒毒治療前,不少勒戒毒癮的個案,出監後會再犯,整體戒毒成功率僅5成以下;如今若經檢察官認定個按比較不適合勒戒或戒治模式,就會走轉向處遇,或由醫療院所進行緩起訴治療,而從數據上來看,醫療介入顯然對戒除毒癮有幫助。

衛福部新聞資料指出,政府自民國106年推動「新世代反毒策略」以來,政府投入第1期新台幣100億元,第2期150億元經費,使初犯毒品施用人數由105年1萬4349人,降至112年8198人;各級毒品施用人數從6萬638人減少至4萬2859人。並透過補助藥癮治療費用降低就醫屏障,接受治療人數由108年2178人增加至112年1萬3884人。(編輯:李亨山)1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