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廣角鏡】台灣民眾醫療照顧滿意度只有17%

《民報》開闢「醫療廣角鏡」專欄,邀請我這個異國遊子共襄盛舉。在返回美國的太平洋上空,思索著該如何莊重地踏上這個平台,為我成長的故鄉奉獻所學的心願。放眼台灣熱鬧的新聞媒體,不乏各式各樣的醫療或健康專欄;那麼,我們應該給「醫療廣角鏡」寫什麼樣的文章呢?

醫療問題已經成為人人必須關注的話題

我在1983年畢業於陽明醫學院(是陽明第二屆畢業生)。在台灣行醫12年之後,跟著家人在1995年移民到美國;除了前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準備考試及申請住院醫師訓練醫院,以及2014-2016回台工作之外,已經在美國醫療體系行醫二十年的時間。台灣也好,美國也好,醫療相關的問題已經成為人生除了吃喝拉撒睡,每個還在呼吸的人到必需關注的話題。

為什麼人人都應該關心呢?阿梅說她因為勤燒香,菩薩回應她的祈求,一家人都健康平安。老凃說他每天爬山健身,百病不侵,一年難得使用一次健保卡。醫療議題是你我的錢包議題。美國的醫療支出佔GDP 17% 強,多數已開發國家是10% 台灣則是 6%。即使這樣高的花費,不少人不管是在台灣或是在美國,如果生了一塲重病就會落得傾家蕩產或破產的困境。醫療科技的成長與進步快到讓臨床醫護人員疲於奔命地追趕新知,而新藥或新器材的費用則是如滾雪球般地膨漲;醫療經濟困境像是威力超強的流行病,橫掃全球,而且愈是富裕的國家感受的衝撃愈劇烈;因為既然有更新更好的治療,豈有不用的道理;但是又不知道該從哪裡去撙源節流才能阻斷這個無限上綱的醫療花費。

阿梅與老凃可能說這是政府該去想辦法解決的,不關我事吧?其實,政府並沒有一棵會長錢的樹,健保的錢是老百姓的血汗錢,該如何合理公平的花用,是所有持有健保的人都應該關心,並且參與討論的。當廣大老百姓不出聲時,可能給利益團體許多不該有的空間與管道,分食掉健保大餅,最終受害者卻是不知道該申張自己權益的健保受保人。

善訂相關法規,改革可以立竿見影

美國的醫療體系及醫療保險研究學者及政治家都承認美國人的健康及人民平均壽命跟醫療花費較低的國家相比,並沒有任何優勢。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很複雜,但是無庸置疑的原因之一是錢沒有花在刀口上,醫療資源的濫用及浪費。台灣有沒有醫療資源濫用及浪費呢?當然有的。台灣因為健保給付制度的諸多弊病,造成整個醫療體系像是個漏杓,到處漏錢;雖然多數是小錢,累積起來卻相當可觀。這其實是低垂的果實(low hanging fruits),如果善訂相關法規,是醫療資源改革最容易立竿見影之處,也可能因此改善醫療品質,改進醫病關係。

「醫療廣角鏡」的題材除了常見疾病或疑難雜症的診斷與治療之外,我想一般大眾會更感興趣的題目是預防醫學。所謂上醫醫病之未發,如何從飲食及生活型態來減少生病的機會。

「醫療廣角鏡」也可以是放大鏡或顯微鏡,檢視、澄清「事實或神話」的各種民間謠傳的非主流醫療或偏方。

蹺課是學生對得不到該有的學習境況的合理抗爭

回想自己成長的經驗,是一個「本本份份」的學生,上課總是坐在講台前的第一排課桌椅,努力做筆記,還提供給不做筆記或蹺課的同學影印。對於校規或課程既從不質疑,更遵為聖旨。大學時代唯一的一次的蹺課是一個枯燥乏味的「社會學」課。幾年後回想這個蹺課事件,不僅不引為恥,更驚喜自己的書呆頭腦居然還有幾顆能獨立思考的細胞。

這位教授以為自己教學精采,第一堂就誇下海口說他從不點名(以為學生會懊悔錯過他的課)。哪知他總是用他濃重難懂的鄉音照著他的筆記本唸,上了一學期下來,我不知道社會學是什麼樣的學問。同學們不像我這麼後知後覺,早早從第二堂課就都陸續蹺課了。我的學生本份意識驅使我乖乖去上課,殊不知學生也也有另一個更重要的本份,那就是學習;那麼蹺課也就是做為學生對得不到該有的學習境況的合理抗爭。

「醫療廣角鏡」可以討論一些乍看之下黑白分明(當學生的人怎麼可以說蹺課有理?),廣角鏡帶你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教授講課枯燥,又一開始就給學生選擇蹺課的自由),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與結論。

台灣民眾對醫療照顧,只有17%感覺滿意

幾年前,有一篇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論文,檢討包括台灣在內的29個國家人民對他們國家的醫療體系及實際醫療的滿意度調查。第一個問題是:整體而言,您的國家的醫師是可信任的,非常同意或同意(All things considered, doctors in your country can be trusted; strongly agree or agree)。

第二個問題是:您最近一次看醫師時,對您所獲得的醫療照顧滿意度完全滿意或非常滿意(Satisfaction with the treatment you received when you last visited a doctor, completely or very satisfied)。

台灣的民眾有72%的人表示能信任醫師,在29個國家中排名第12,相較於第1名的瑞士83%,美國58%,排名24,日本60%,排名23,南韓62%,排名20。

台灣民眾對他最近一次的醫療照顧,只有17%的人感覺完全滿意或非常滿意,排名27,只贏了立陶宛13%,和蘇俄11%。反觀美國,56%,排名第3,日本30%排名20,南韓25%,排名24。

從這些資料可以歸納出的一個明顯的結論是,能因應病人需求、讓病人滿意的醫療照護,是不容易做到的。在這29個國家當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贏得與信任度同樣標桿的醫療滿意度。拿瑞士來看,她的信任度與醫療滿意度都是在29國中拔頭籌的,瑞士人對醫師的信任度(83%)與滿意度(64%)的仍然有相當的落差(83-64=19)。值得玩味的是美國在29國中的信任(58%)與滿意(56%)落差(2%)是最小的。而台灣的兩項指標落差(55%,72-17)是遠高於29個國家的任何一國。

但願「醫療廣角鏡」能在改革之道扮演一個小小的角色

台灣的全民健保在十年前廣受美國經濟學者、社會運動人士(activists)的推崇。這個「俗又大碗」的體制卻是造成病人看病時滿意度很低,以及醫療人力資源嚴重失衡(所謂四大-內外婦兒-皆空)的主要原因。健保體制的確有很多待改善的空間。而改善之道如果沒有廣大民眾的覺醒與決心,是無法推動的。但願「醫療廣角鏡」能在改革之道扮演一個小小的角色。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