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量能炸鍋?一紙ICU統計表曝光,竟讓醫院爭吵「誰沒有誠意!」

「說好的同島一命呢?」「你收這麼少病人,沒誠意啦!」近日,一紙「ICU(加護病房)統計表」曝光,全台醫院收治新冠病患的量能一覽無遺,竟讓許多醫院大感不平。到底吵什麼?難道台灣的醫療量能真的炸鍋了?

台灣新冠疫情危機依舊緊繃,目前致死率大約是2.8%左右,高於全球平均值!其中,60歲以上老人確診者的重症率更高達三成,使得全台醫療院所到底能提供多少病床,作為收治新冠肺癌患者的專責ICU(加護病房)?成為重中之重。

但由於目前各醫院該設立多少新冠專責病房,並沒有硬性標準,得憑醫院自行考量、調度,甚至「看誠意」。致使在需「床」孔急之際,醫療量能吃緊的雙北就出現醫療界人士指責他院「配合度不高」「友軍不認真」。

而一則由衛福部盤整的「全國專責ICU統計表」,於6月6日流傳在各醫院院長級之間,由於表中清楚地列出全台各醫院開設的新冠專責病床的統計細節,致使一些負載量能較重的院所在一比之下忿忿不平,大感「勞務不均!」

但相對的,被含沙射影指責的院所也感到委曲,表示是考慮到院內其他病患的需求、醫院的空間及量能調度,以及醫護人員疫苗施打率(即抗疫率),「並非不努力!」

於是,一場各醫療院所「誰較有誠意」的醫界論戰,意外被掀起……

收治改為多人一室、未達標恐撤「醫學中心」資格

近來,本土新冠肺炎者的死亡率高出世界平均,全台震驚。根據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死亡者從發病到逝世約八天,更陸續傳出有人還未到院就已身亡,令人揪心。

其中,亞東醫院副院長邱冠明就感歎:「如果各院所能盡快開出收治病床,哪怕只是多一張,能多救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好幾條生命啊!」

亞東醫院副院長邱冠明。張智傑攝
亞東醫院副院長邱冠明。張智傑攝

亞東醫院副院長邱冠明。張智傑攝

事實上,醫院病床的收治量能,早從半個月前,就是各界熱議的焦點。

5月26日,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在臉書以「Hospitals Need Help」為題發文:「看到友院第一線加護病房醫護發出吶喊,本院也不遑多讓,即使已經跟消防局說本院已經超量無法再收,急診處仍是有救護車送來新冠肺炎插管須住ICU的患者,我們甚至把小兒ICU改收成人,但是仍不敷使用!」

吳明賢甚至語重心長:「醫院非常緊急,不能讓一線醫護赤手空拳,彈盡糧絕。」正因為如此,中央旋即與全台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多為醫學中心)院長們召開緊急討論,商討如何增加收治量能。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蔣濬浩攝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蔣濬浩攝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蔣濬浩攝

由於在5月中疫情大爆發前,台灣確診人數少,因此各醫院的新冠專責ICU以「一人一室」為收治原則,但因應目前病患人數爆增,5月30日疫情指揮中心旋即宣布,專責病房以「多人一室」為原則。

同時,衛福部亦呼籲500床以上的醫學中心加開新冠肺炎專責病房,訂出全院急性一般病床數的10%,作為收治新冠確診病人之用。記者會上,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更強調,將把「收治病人數」列入醫院評鑑、醫學中心評鑑指標,「無法達標就撤銷醫學中心資格。」

一張統計表「柔性勸導」盼醫院友軍互助

但鮮為人知的是,衛福部醫事司透過緊急醫療管理系統,於6月6日首度對全台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院長群組,發出一份統計至6月5日下午,名為「全國專責ICU統計分析表」的官方報表。隨後,6月9日,又二度發出統計至前一日(6月8日)晚間6點的報表。

一時間,各院ICU數量、專責ICU數以及收治人數,一目了然,亦在醫界掀起波瀾。

為何要這麼做?醫界人士解讀,這是一種「柔性勸導」。

「希望各醫院看看對方、想想自己」「明明都處於重災區,誰收得多,誰收得少,數據會說話。」背後多少也與目前亟需增加專責病床數以及收治量能有關,期盼以此督促各大醫院「共體時艱」。

亞東醫院副院長邱冠明就以該醫院6月8日的報表數字解析,亞東目前全院ICU數為102床,為了盡最大責任收治新冠病患,扣除掉其他病患以及分艙、分流的考量,已盡其所能,從醫院原本的ICU病床中,騰出其中的50床,收治新冠病患。

他進一步表示,亞東同時還想方設法,在原有的ICU外,還額外從燒傷病房清出八床提供新冠重症患者使用,因此目前總共開設了58床的新冠專責ICU,這足足占了全院ICU總數的57%,為全台第二高。

另外目前截至6月8日,亞東收治的新冠病患數為46人,更占了全台的11%,「亞東可謂『負重前行』啊!」邱冠明說。

戶外急診區的確診者。池孟諭攝
戶外急診區的確診者。池孟諭攝

戶外急診區的確診者。池孟諭攝

的確,從這張報表,可發現很多「負擔較重」的醫療院所已炸鍋!

一位雙北醫療院所高層就分析,從各醫院開設出的「新冠專責ICU總數」及其「占全院ICU比率」,甚至「收治新冠重症患者數」及其「占全國總收治數比率」即可知道各醫院的「誠意」,「也難怪有人會說:『友軍不認真!』其中不乏醫學中心級的。」這位醫院高層說。

有醫師更直言有些大醫院開出的專責ICU病房與規模不成比例,直呼「這是國家級醫院嗎?有在共體時艱嗎?」「說好的同島一命呢?」由於自已任職的醫院,不管是開出的病床數和實際收治人數都偏多,讓他坦言「內心很不是滋味」,被他形容是自家團隊拚命往戰場衝,「但一回頭,卻不見友軍。」

一家中部醫院院長認為,資訊透明是好事,能刺激各院間可以相互學習,「看到別人這麼努力,那我是不是還能再多承擔一點,多想辦法、如何提高收治量能?」他說。

據了解,目前新北市對轄內醫院的新冠專責病床比率,比衛福部更嚴,要求醫院得撥出全院急性一般病床數的20%。

於是有醫師主張,若以專責ICU總數除以全院ICU總數,所得出的百分比(%)即可看出有落差,「有的才10、20%,但有人可以做到40、50%,為什麼?就看你院方『意願高低』,願意做的人就會想方設法,努力增加病床收治量能,」他解讀。

醫院負載與調節能力不一,如何正向鼓勵才為重點

不過,《遠見》取得這份沒有對大眾公開的統計表(見圖),根據數據顯示,各醫院收治人數明顯不一。一些被影射「不認真」的醫院就委曲解釋,「這與醫院所在地區、醫院所屬等級、患者病況有關,且是經由地方衛生局分配,若以收治人數評斷醫院貢獻,有失公允。」



亦有醫院表示,要規劃出專責ICU病房有難處。因為各院的醫護人力、調控彈性、應變能力等,本就無法一概而論,還要考量院內其他科別的醫療需求,很難一下子把空間都調整為專責使用。況且醫護自身疫苗接種情況也需考慮,要是沒有完整接種疫苗,就要醫護上戰場也不公平。

但對此,又有醫院高層跳出來分析:「醫院收治人數雖為縣市衛生局分配,但這也取決於各醫院開設的新冠病床數,若一開始這些醫院就努力開設新冠專責ICU,衛生局當然就會配得多,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總歸來說,同島一命之際,任何醫療資源配置彌足珍貴。思考如何化解院際間的本位主義與矛盾心結,避免徒生不公允的競爭壓力,讓「願意多做」的醫院得到鼓勵,激發更多正向循環,方能團結攜手打勝這場疫戰!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