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院所輸液無短缺 食藥署估最快10月恢復產量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因應永豐化學暫停生產,導致大量輸液缺口,衛生福利部的專案輸入與國內增產量累計112萬袋,食藥署今(19)日指出,臺灣每週用量約30萬袋,醫療院所皆無缺貨,預計最快10月產量恢復。

由於永豐化學工業公司供應全臺7成輸液,近期因嚴重違反PIC/S GMP規範,加上許可證到期,獲得展延之前不得製造,衛福部日前預估輸液供應將短缺到10月,若以500cc單位換算,6月約有110萬袋缺口,7月起則每個月須補足150萬袋。

食藥署長吳秀梅今日在例行記者會說,累積至本週專案輸入生理食鹽水,以500毫升計,抵臺數量將達約88萬袋,包括6月11日至6月15日輸入31.6萬袋、本週還有56.4萬袋。

吳秀梅表示,國內其他廠商在完成原本就有的合約產量之餘,因增加產能,上週增加13萬袋、本週還有11萬袋,對穩定臺灣輸液供應有很大幫忙,將陸續協助分配,強調臺灣醫療院所輸液足夠,「只是差在內部還有多少庫存量。」

食藥署經調查臨床需求,至今年6月18日中午,陸續分配予醫療機構共174家次,國產增產加上專案輸入合計約68萬袋。食藥署同步建立媒合機制,醫療機構無法購得藥品時,可至平臺通報,專人媒合廠商供應,已有359間醫院及診所通報,總計媒合724件,預計最快10月產量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