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高溫戶外工作必知這5大「熱急症」 避免抽搐或昏迷

全球氣溫逐年顯著上升,暖化現象肆虐,勞工因戶外工作導致中暑的案例層出不窮,例如營建工程。(圖片來源/hihi@photoAC)

全球氣溫逐年顯著上升,暖化現象肆虐,勞工因戶外工作導致中暑的案例層出不窮,例如營建工程。因此勞動部遂於民國103年7月1日修訂「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以及「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規定雇主對於具有顯著之濕熱、寒冷、多濕暨發散有害氣體、蒸氣、粉塵及其他有害勞工健康之工作場所,應於各該工作場所外,設置供勞工休息、飲食等設備。雇主使勞工於夏季期間從事戶外作業,為防範高氣溫環境引起之熱疾病,應視天候狀況採取下列危害預防措施:

一、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

二、提供陰涼之休息場所。

三、提供適當之飲料或食鹽水。

四、調整作業時間。

五、增加作業場所巡視之頻率。

六、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

七、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

八、實施勞工熱疾病預防相關教育宣導。

九、建立緊急醫療、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

王先生45歲,從事戶外重度工作、打石已有10年,近2週從事連續磚舖地工程,包括剷沙與舖磚等作業。個案於室外工作,當日溫度約28-36度,相對濕度83-85%,經連續性工作4-5小時後,感到胸悶、呼吸困難、肢體無力、全身不適,由消防局救護車送至區域醫院急診就醫,當時體溫昇高38.6度,無肌肉痙攣或中樞神經症狀,檢驗值顯示除鈉離子與CPK輕微昇高外,其它檢驗值無明顯異常,診斷為熱衰竭。

參照Heat Index Chart(如表一),Heat Index介於90和117之間,中暑的可能性為possible(可能性依高低分為highly likely、likely、possible三種),熱衰竭的可能性為possible到likely(如表二)。

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游文茹說,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將根據綜合溫度熱指數之計算結果,並將高溫作業分為輕工作、中度工作、和重工作,輕工作為僅以坐姿或立姿進行手臂部動作以操縱機器者,中度工作為於走動中提舉或推動一般重量物體者,重工作為鏟、掘、推等全身運動之工作者。且將作息時間比例規定如下表:

熱急症之分類

熱急症按症狀嚴重程度區分為輕微症狀(例如熱暈厥、熱筋攣、熱衰竭)與嚴重症狀(熱中暑),節錄鄭天浚醫師等人所著之「熱危害引起之職業疾病認定參考指引」分類順序如下:

1. 熱壓力症

熱壓力症是因外界的高溫使得個體感到不適和疲倦,但是個體本身的體溫卻極少有上升的情形。但如果病人本身有脫水的情形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或服用一些會導致血管收縮的藥物與乙型阻斷劑,則身體本身的散熱功能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加重熱症嚴重程度,最後可能演變至熱衰竭或中暑。

2. 熱筋攣

熱筋攣的發生是因為大量流汗導致身體肌肉鈉離子、鉀離子等電解質缺乏所造成,顧名思義,症狀為骨骼肌不自主收縮所造成的肌肉疼痛,常發生於大腿與肩部。通常發生於活動當中,或長時間活動後休息時,在大量流汗後補充開水或低張溶液未同步補充電解質時發生。

3. 熱暈厥

在熱暴露下,身體會出現相對性的體容積下降、週邊血管舒張與血管張力下降,且可能導致姿勢性低血壓。熱暈厥即是此類姿勢性低血壓的一種表現,好發在老年人的族群,不需嚴重的脫水即可導致個體出現熱暈厥的症狀,患者通常在移離熱源和適當地補充體液後,都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4. 熱衰竭

發生熱衰竭可能是暴露在高溫的環境中或是過度運動後造成身體過度產熱,或暴露於高溫環境或劇烈運動會導致身體水分或鹽分喪失,患者體溫可能正常或輕微上升,症狀包括,嚴重的不適感、口渴、噁心與嘔吐,熱衰竭一般會有輕微的脫水,熱衰竭的患者一般不會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症狀,神經系統症狀的有無可用來區分熱衰竭和中暑。

5. 熱中暑

熱中暑是高危險性的熱危害,中暑患者預後較差,儘管患者通常可以從肝臟與腎臟的損害中復原,但常有永久性的神經傷害,患者體溫常會超過 40.6℃且合併中樞神經症狀,如譫妄、抽搐或昏迷。

預防高溫作業熱危害應注意事項

高溫作業之雇主有依據法令保護勞工的責任,勞工工作日時量平均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在中央主管機關規定值以上時,應每3個月測定綜合溫度熱指數一次以上,從事高溫作業之勞工與雇主可參考「高氣溫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例如勞工如罹患高血壓、心臟病、內分泌失調、無汗症或腎臟病者,因其身體循環與調節機能較差,依據勞工健康保護規則之規定,雇主亦應隨時注意勞工身體健康狀況並考量醫師之相關建議,對於工作作適當調配。未曾在高氣溫環境工作,為增加勞工對熱的忍耐能力,規劃其熱適應時間至少6天,第一天作業時間可安排為全部工作時間之50%,而後逐日增加 10%之工作量。

游文茹建議,高氣溫作業環境下,可使用電風扇與低溫細水霧,降低環境溫度,需注意的是,若環境溫度高於人體皮膚溫度時,不可將電風扇吹向勞工,而是將電風扇吹向熱源,操作電扇時,需掌握利用增加空氣濕度與利用低溫空氣吹向人體的原則進行操作。作業現場應採團隊作業,並提供淺色、透氣與易排汗之工作服以及運動飲料、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膠質之冷飲,作業期間亦須注意氣溫變化與紫外線,紫外線指數很高時須著長袖工作。平時亦應加強勞工熱危害教育訓練,倘若發生熱急症,現場處理包括迅速移離熱環境至陰涼處、鬆脫衣物、冷水擦拭、補充水份並儘速送醫,過程需注意若有嘔吐則要讓患者側躺,若有肌肉痙攣不可強力按摩或拉扯痙攣的肌肉,以避免肌肉傷害。

原文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 職業醫學科 游文茹 主治醫師。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日韓台股飆漲 上海A股獨憔悴 中國經濟已經揭開失落10年序幕
賴尚基在臺奉獻服務五十載 移民署頒發「馬偕計畫」永久居留證 
現場直擊》「選哲之友會」200支持者高呼「柯總統」 他們並非全衝著柯文哲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