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外銷平台成立 衝新南向國家市占率

台灣釋迦將擴大新南向市場。(圖/陳林幸虹 攝)
台灣釋迦將擴大新南向市場。(圖/陳林幸虹 攝)


台灣釋迦出口以中國大陸為大宗,占比達99%。為分散市場風險,農委會媒合釋迦產業,今天(10日)正式宣布成立釋迦外銷平台,透過媒合農民和出口業者,加強拓展新南向市場,且鎖定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高端的華人消費族群。#請聽記者陳林幸虹報導#

台灣釋迦栽培面積約5,500公頃,年產量近6萬公噸,台東縣為主要產區,佔台灣栽培面積95%。台灣民眾多習慣食用大目種釋迦,因此以內銷為主,至於鳳梨釋迦則多走外銷路線。以今年前10月來看,台灣釋迦出口量已超過1萬公噸,出口值達2,883萬美元,為台灣主要外銷果品之一。

由於釋迦相當嬌貴,儲存期也不長,再加上只要運輸過程中有碰撞,外觀就會變色,賣相也會較差,由於日本和韓國的檢疫條件限制,所以外銷市場多集中於鄰近台灣的中國大陸,今年前10月出口中國就達到1萬公噸,在所有外銷國家中占比達99%。至於其他像是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和澳門等國家,加總則只有200多公噸。

農委會為分散市場風險,10日媒合釋迦農民、農會以及出口業者,成立釋迦外銷平台,未來將透過加強行銷和策展的方式,擴大台灣釋迦在新南向國家的市占率。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林志鴻說:『(原音)很多國家有一些高端的消費人口,他們會很喜歡台灣高品質的水果,口感又好,甜度又佳的水果能夠過去,我們評估他們有這樣一個需求,有這樣的能力可以消費,我們未來要以這些新興國家,這些東南亞國家做促銷的重點。但是風險不能集中,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所以我們也要拓展其他的市場。』

農委會從2018年開始,就輔導外銷業者開拓馬來西亞市場,2年來外銷成績已逐步成長,明年開始,目標市場將鎖定新加坡、汶萊及印尼等新南向國家。另外,農委會也在這一期的產季開始,辦理「拓銷及試銷」補助,希望能開拓新通路,以分散目前市場集中的風險。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