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業基地光鮮不再 東北三省淪鐵鏽地帶

工商時報【黃欣╱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重工業老基地的東北地區,隨著去產能政策的推進,近年經濟受到衝擊,即便官方接連推出振興東北計畫,但從宏觀數據來看,東北三省的GDP增速仍是敬陪末座。過去曾支撐全中國經濟發展的東北地區光鮮不再,淪為「鐵鏽地帶」。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遼寧、吉林、黑龍江等東北三省的固定資產投資及房地產投資開發增速便逐年下探,且降幅不斷擴大。 經濟觀察網報導,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指出,從各省數據來看,遼寧省更是「重災區」。2016年,遼寧省基礎建設投資大幅下降了69.2%,房地產下降41.1%,工業投資下降了70.7%。今年前7個月,儘管出口略有好轉,但固定資產投資仍衰退28.7%,顯見整體投資未有起色。 報導稱,近年中國官方提出多項振興東北計畫,並挹注龐大資金。包括3年內在東北實施127個重大專案,投資1.6兆元人民幣(下同),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新一輪振興東北當中。今年8月中旬,北京宣布將投入1,210億元加強與瀋陽的合作,重點包括科技創新、文化創意、技術研發、智慧財產權等領域。 分析指出,在官方的政策扶持與資本挹注下,東北經濟雖稍有好轉,但依然面臨諸多難題。如產能嚴重過剩、「僵屍企業」亟待處理、投資營商環境較差、觀念制度落後、缺乏創新精神等。 梁啟東指出,東北經濟不振與投資環境息息相關。他分析,東北的產業結構失衡,傳統產業占90%以上,而新興產業則不到10%。且傳統產業多為鋼鐵煤炭業,皆是產能過剩行業,難以吸引投資。此外,從營商環境來看,「強政府、弱市場」造成政府與市場出現「雙失靈」問題,連帶影響整體發展環境。 瀋陽工程學院周甲文則認為,東北政府官員「懶政」、「不作為」的情況較為嚴重,並未將心力放在改善營商環境、吸引投資與人才上。 周甲文表示,要改善這樣的情況,除了官方簡政放權進行改革,更應關注經營效益普遍優於國企的民營企業。唯有如此,才能帶動東北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