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脊椎側彎 最新脊椎畸形矯正手術改善

台中榮總神經外科主任楊孟寅說明目前最新的脊椎畸形的矯正手術。(圖:台中榮總提供)
台中榮總神經外科主任楊孟寅說明目前最新的脊椎畸形的矯正手術。(圖:台中榮總提供)

▲台中榮總神經外科主任楊孟寅說明目前最新的脊椎畸形的矯正手術。(圖:台中榮總提供)

一名19歲年輕少女,從小即有自發性脊椎側彎,嘗試過各種物理治療,但是始終效果不佳,脊椎側彎角度持續惡化到128度,活動能力下降且常感到呼吸困難,食慾減退消不良,加上身體各部位關節肌肉疼痛,造成她生活上的極大困擾,自信心全無。經過台中榮總評估,她是屬於胸腰椎大角度C形側彎合併脊椎旋轉,手術困難度較大,風險高,患者在2011年11月11日接受手術治療,也是台中榮總神經外科醫療團隊第一位脊椎側彎角度大於100度的個案。經神經外科採用脊椎後路槓桿矯正法一次性矯正,手術後3個月,手術後6年。患者身高增加了10公分,側彎角度恢復到27度。肩膀與骨盆角度恢復平衡,心肺功能進步,外觀上也大幅改善,著裝後與正常人根本無異。

台中榮總神經外科主任楊孟寅指出,脊椎俗稱龍骨是支撐身體最重要的構造。人類所有的活動都必須仰賴脊椎的支持與協調。所以一但脊椎骨出現問題,生活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在脊椎疾病中,除了常常聽到的骨刺,坐骨神經痛,壓迫性骨折,脊椎滑脫等等,還有一種疾病困擾著很多人,統稱脊椎畸形。

楊孟寅表示,脊椎畸形的種類很多,以外觀來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脊椎往兩側凸出,嚴重時會合併脊椎的旋轉,另一種是脊椎駝背後凸。脊椎側彎的發生率約總人口數的1-2%,所以在台灣大概有20萬人,其中超過90%的病人都是畸形角度小於40度的,這些病人不需要手術,可以經由運動,復健,脊椎支架外固定等方式來減緩疾病的進程以及疼痛等不舒服的感覺。若是脊椎側彎角度大於40度時,或是畸形角度進行性惡化中,就必須考慮手術矯正。

而脊椎畸形的矯正手術是一項精密且複雜的3度空間手術,在脊椎旁邊圍繞著脊髓神經,主動脈大血管,以及各種臟器,大大地增加了手術的困難度與挑戰性。台中榮總神經外科在民國98年10月30日開始採用槓桿力矯正法完成第一例大角度脊椎側彎的矯正手術。這樣的手術方式好處是,脊椎外科醫師熟悉的手術方式,一次性手數減少階段性手術對病患造成的生理與心理壓力,手術時間縮短流血量減少,相對於其他手術方式比較安全。使用螺釘置入脊椎骨當作支點與附著點,再用槓桿金屬的彈性與槓桿力來做矯正,精準的植入螺釘不傷害周邊的神經和血管到達適當的位置就成為這個手術的關鍵步驟,後來為了增加手術的安全性中榮神經外科醫療團隊陸陸續續增加了手術中導航系統,可以提供精準植入骨釘的參考,手術中的神經監測系統,可以在任何時間當神經受到不正常的刺激時立即反應回饋給手術醫師。

楊孟寅指出,目前健保署規範脊椎側彎變形40度以上,手術使用的耗材如螺釘,槓桿,橫向連結器,以及人工骨,可以提前向健保署申請審查給付,讓病患無經濟壓力。因為脊椎畸形矯正手術比較複雜,所以必須由有經驗的脊椎畸形治療中心提供評估以及醫療服務,手術成功率及風險則因病患嚴重程度及手術醫師的經驗而異,故是否適合脊椎畸形矯正手術,仍須由神經脊椎專科醫師與病患充份溝通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