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部落好聲音 臺東縣原民傳統歌謠採集成果發表

《看的聲音|聽的地圖Ⅱ》專輯問世,以新思維、新面貌呈現部落文化與好聲音。
《看的聲音|聽的地圖Ⅱ》專輯問世,以新思維、新面貌呈現部落文化與好聲音。

為重現部落長期累積的音樂能量,臺東縣政府自109年起採集原住民歌謠並製作專輯,今年擴大與4個文健站、3個藝術團體組織攜手,採錄保存45首歌謠,製作完成《看的聲音|聽的地圖Ⅱ》專輯,以新思維、新面貌呈現部落文化與好聲音,相關展覽將於TTstyle波浪屋持續展出至11月12日。

 

歌謠承載族群歷史、傳統知識與生活方式,但現今吟唱歌謠者漸少,縣長饒慶鈴表示,縣府自109年起致力採集原民傳統歌謠,至今年累積共110首,去年起實地走入部落田調、紀錄聲音影像,備份耆老文化智慧與記憶,更將部分歌謠重新編曲,賦予新生命,讓更多人聆聽、了解歌謠蘊含的意義與文化底蘊。

 

縣府原民處表示,今年委託金曲獎得主吳昊恩統籌,自5月底陸續採集利嘉、馬蘭、嘉蘭、宜灣等4個文健站,以及杵音文化藝術團、喇密特文化藝術發展協會及崁頂古謠班等3個團體,涵蓋縣內不同語系的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共45首傳統歌謠。

 

《看的聲音|聽的地圖Ⅱ》專輯從中挑選10首,交由林明陽、李欣芸、Musa等多位知名音樂人與在地音樂創作者協力製作,以流行音樂方式改編再創,並於TTstudio聲音部落錄音室製作完成。吳昊恩表示,「在這樣的合作模式裡面,除了保存之外,還可以向世界發聲,並與更多音樂人做出新的共振。」

 

原民處指出,臺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TTICC),是全國第一個以原住民族文化為主題的文創園區,其中TTstudio錄音室從109年起培育錄音室人才,透過改編歌謠、辦理音樂採集及黑膠唱片採集創作等工作坊、開設母語電音培訓等,使臺東在地音樂文化有效保存及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