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專訪2》為何台灣解封速度落後國際?郭沛恩:缺乏勇氣科學防疫

新冠Omicron變種病毒4月大舉入侵台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決定讓餐廳維持正常營運,中研院院士、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沛恩指出,「這個決定我相當支持,這顯示主管機關接受,與病毒共存;此時,其他法規限制就失去作用。」「相較於兩年半前,現在疫情完全改觀,所有法規限制的理由都不存在了。」

郭沛恩對台灣的防疫政策相當關切,今年5月初主動寫一封信,透過前副總統陳建仁轉交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出多項建言,包括取消所有的法規限制,可惜指揮中心並未採納。他日前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表示,「台灣在疫情初期,表現不錯,但到了第二階段,卻缺乏勇氣遵循科學防疫的原則。」

拉高視角 防疫與振興經濟同樣重要

「政府推動防疫工作之際,振興經濟同樣重要。」郭沛恩表示,「決策者應拉高視角,縱觀全局,而不是只看到確診人數,卻忽略了整個大局。」

「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半以來,人類在研發疫苗與治療上有很大進步。」郭沛恩指出,疫情爆發初期,死亡率很高,那是因為沒有疫苗,也沒有治療藥物,所以各國政府採取封城鎖國的措施,然而,即便封城鎖國,歐美許多國家因為缺乏良好防疫配套措施,確診與死亡比率都相當高。

2020年8月,全球第一個治療新冠肺炎的方法出爐。郭沛恩說,這是抗體治療法,當時川普在總統任內確診,就是接受抗體治療。2020年12月全球第一支新冠疫苗經核准上市,接下來陸續有各個廠牌疫苗被核准上市,各國開始廣泛進行疫苗接種。

「有了疫苗,以及治癒新冠肺炎的藥物,情勢大為改觀。」郭沛恩指出,從全球觀點來看,新冠疫情初期的高死亡率、沒有疫苗、沒有治療方法、醫院崩潰等因素已經消失,現在多數國家有疫苗,也有治療藥物,尤其口服藥物可以大幅降低死亡率,醫院有足夠因應能力。

歐美解封  唯一要求入境者須完整接種

去年夏天,美國開始鬆綁對疫情的管制措施。郭沛恩指出,今年3月,美國的Omicron 疫情告一段落,許多商家重新營業,美國今年6月中旬取消入境前新冠病毒檢驗陰性證明的規定,唯一的規定是入境者必須完整接種疫苗。

「相較於兩年半前,目前疫情完全改觀,所有法規限制可取消,改為建議與指引。」郭沛恩表示,美國目前唯一要求是完整接種疫苗才能入境;歐洲各國也紛紛解封,回歸正常生活,英國已取消所有法規限制。前一陣子,他去以色列,不論室內或室外,均取消戴口罩的規定。

台灣目前對新冠疫情仍有許多管制,邊境尚未解封,外國人來台必須出具入境前PCR陰性證明(國人、持有效居留證與轉機者已放寬,搭機前免持PCR陰性證明),入境者必須檢疫隔離3+4天。為何台灣解封速度遠遠落後國際?依郭沛恩觀察,「台灣在疫情初期,表現不錯,但到了第二階段,台灣卻缺乏勇氣遵循科學防疫的原則。」「現在所有必須管制與隔離的理由都消失了,但是主管機關心態保守,不敢取消這些管制與隔離措施。」

延伸閱讀:重磅專訪1》永不生病不是夢?郭沛恩團隊領先全球 靠基因「預測疾病」

20220726-中研院院士、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沛恩專訪。(蔡親傑攝)
20220726-中研院院士、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沛恩專訪。(蔡親傑攝)

中研院院士郭沛恩建議,治療新冠肺炎,應善用健保資料庫,事先掌握高齡者適合的藥物,達到精準治療的效果。(蔡親傑攝)

取消法規限制 把人力物力做更好的運用

台灣若取消所有管制法規,可採取那些配套措施?郭沛恩說明,台灣民眾的教育水平很高,主管機關可訂定相關指引,建議民眾戴口罩以保護自己或他人,但不必以法律來規定。另一方面,目前的政策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所有管制取消之後,這些人力與資源可做更好的運用,例如,提高全民完整接種率,有些高齡長者不方便到診所接種,政府可以安排醫護人員到府服務。

其次,把預算用來採購更多藥物,幫助最脆弱的一群,一旦確診,馬上提供藥物治療。第三,善用健保資料庫,事先掌握高齡者適合的藥物,達到精準治療的效果。

郭沛恩指出,提高新冠肺炎治癒率的關鍵是爭取時效,縮短確診到治療的時間。台灣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健保資料庫,可運用AI事先掌握病患適合的藥物,透過物流系統在兩小時內將藥物送到病患手上,病患越早取得藥物,治癒率越高,這就是「精準醫療」的具體應用。

20220726-中研院院士、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沛恩專訪。(蔡親傑攝)
20220726-中研院院士、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沛恩專訪。(蔡親傑攝)

郭沛恩認為,「台灣應早點解封,回到正常的生活。」。(蔡親傑攝)

「新冠疫情衝擊下,窮人受害最大。」郭沛恩認為,「台灣應早點解封,回到正常的生活。」

「自Omicron在全球傳播開來,你會發現,各國感染趨勢相當一致。」郭沛恩指出,台灣允許消費者脫下口罩在餐廳飲食,其他的法規限制就失去作用,不同防疫政策之間前後產生矛盾,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當人們在餐廳裡面脫下口罩飲食,用餐結束後到戶外則必須戴口罩,這不是很矛盾嗎?」

台灣遲未解封 決策當局不相信疫苗保護力?

「在美國有一群人反對疫苗,不願意接種疫苗。」他質疑,「在台灣,決策者似乎不太信任疫苗的保護力。台灣目前防疫政策如果依然延續疫情爆發初期一樣的老方法,當時沒有疫苗,也沒有治療方法,那不就代表決策當局不太相信疫苗的保護力?」「這是一種知識的怠惰,或許決策當局認為,最好不要改變,因為一旦改變政策,可能遭致批評。」

「新冠病毒不斷突變,未來還會有新的變種病毒出現,也會有另一波高峰。」郭沛恩指出,兩年半以來,科學家對新冠病毒有較多的了解,民眾完整接種疫苗之後,即使感染,99%以上症狀輕微,而且有藥物可以治癒。

分析全球主要國家的新冠肺炎死亡率,截至7月25日統計,美國每百萬人有3134人死亡,英國有2663人死亡,最為嚴重。相較之下,在主要國家中,新加坡(每百萬人有249人死亡),日本(每百萬人有254人死亡)的死亡率相對較低,郭沛恩表示,「新加坡和日本的死亡率低,主要原因是他們對病患給予最快速的治療。」

台灣的新冠肺炎死亡率為每百萬人362人死亡,比新加坡、日本來得高。郭沛恩分析,疫情爆發初期,台灣的年長者必須做PCR檢驗確診才能獲得藥物治療,然而,許多老人家不願意或不方便外出做PCR,而做完檢驗還要等幾天才有結果,經醫師判定確診,最後才取得藥物,這些冗長的等待時間可能影響藥物治療效果。

「Omicron變種病毒的傳染力非常高,很難制止。」郭沛恩表示,「想想看,從美國總統拜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美國國家過敏暨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前總統川普、台灣前衛福部長陳時中時人都確診,不論如何小心防範,還是可能被感染。」

他指出,「台灣目前的完整接種率不算高。最重要的是讓每個人都完全接種;一旦確診,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治療;善用健保資料庫,精準治療新冠病患。」

郭沛恩強調,「防疫工作與振興經濟同樣重要。」他有幾個朋友在機場服務,由於新冠疫情而失業,中年轉業並不容易。振興經濟很重要,這不僅是為了經濟,同時也照顧到民眾的生活。

管制與隔離措施 人際疏離心理壓力大

「新冠疫情期間,人際疏離與心理壓力非常大。」郭沛恩指出,「以瑞典、丹麥、英國為例,解封、開放邊境的速度很快,社會承受的壓力比較小。以色列的新冠肺炎感染率與死亡率都很高,但仍決定全面解封,開放邊境。」

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半以來,我們應該學到什麼教訓?郭沛恩說,「由於解封的速度太慢,人際疏離與心理壓力大。其實,台灣在最困難的第一階段過了關,現在到了第二階段,台灣有能力與病毒共存。」「決策者應綜觀全局,別只重視確診人數,卻忽略了整個大局。」

延伸閱讀:重磅專訪3》台灣文化不利科學?郭沛恩:太禮貌,想法不同也不說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重磅專訪3》台灣文化不利科學?郭沛恩:太禮貌,想法不同也不說
相關報導》 重磅專訪1》永不生病不是夢?郭沛恩團隊領先全球 靠基因「預測疾病」
相關報導》 專訪》氣候變遷、美中角力夾擊 馬紹爾前總統海妮要讓太平洋島國「自己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