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考生40年大減40倍 「補習街」南陽街今非昔比

望著被稱為「補習街」的南陽街,雖然考公職等的補習班招牌舉目可見,可是更多的卻是手搖飲店、小吃店,整個人文風貌變化很大。

手搖飲店長Nancy表示,「這邊補習班一家一家關呀,因為學生需求應該沒那麼多了吧,可能補習需求也沒那麼多了。」

民眾楊先生指出,「高中的補習班也有,補高考的,我高中也是在這邊補習的,我讀護理。」

雖然南陽街等於「補習街」的印象,深植在部分民眾的心中,可是根據補教協會估算,1981年大學聯考門檻高,台北市的南陽街、羅斯福路共有48家升大學重考班,學生人數超過10萬人;現今只剩3家大學重考班,學生只剩約2500人。

台北市補教協會總幹事張浩然表示,「不管坐鐵路、不管坐公路,下來之後,然後南陽街那時候有40幾家補習班,一家接著一家,學生也可以做比較,所以那個時候南陽街就成為補習街。」

補教協會說,60、70年代重考名師都在台北,中、南部的重考生都會北上租屋補習。尤其南陽街臨近台北車站,交通方便,當時成為補習班林立的一級戰區。卻也直言,政府廣設大學,還有少子化因素,都讓重考生人數逐年減少。

補教名師游夏指出,「想要考好大學的學生才會回來重考,他們會比較在意說,這個老師教的東西,有沒有讓他能夠馬上啟動他的思考,跟把他的盲點解開來。」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提及,「進去讀再轉,然後大概都是額外再補英文,額外再補什麼,補習的方式跟以前不太一樣。」

由於現今大學錄取率逼近百分百,補教名師表示,來準備重考的,很多就是為了考上國立大學的醫學系、資工系等科系;教育團體則表示,很多學生考入大學,如果不適應再轉系或轉校,也是讓重考生減少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