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霧臺」特展盛大登場 逾百件魯凱珍寶臺博館重現

臺博館「重返霧臺」特展呈顯魯凱族百年的文化歷史,展期一直到明年3月10日。
臺博館「重返霧臺」特展呈顯魯凱族百年的文化歷史,展期一直到明年3月10日。

國立臺灣博物館從即日起到明年(113)3月10日,舉辦「Kialreba重返霧臺:臺博與當代魯凱的對話特展」,這次結合來自臺博館、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部落一共150件魯凱族文物,展現屏東縣霧臺鄉的魯凱族特色,也讓參觀者得以回顧百年前的魯凱生活與文化精神。

「重返霧臺特展」結合代表魯凱族文化核心的「百合花」6片花瓣形象,分為「百合花與民族」、「勇者的姿態」、「母親的手」、「通天達地的背負者」、「糧食‧量時」以及「禮尚往來」等6個主題,從各種角度呈顯魯凱物質文化的不同層面,同時也反映霧臺鄉的區域性特色。

 

洪世佑館長表示,臺博館一直以來希望以原民的觀點,來闡述原住民的文物與歷史,顛覆以往以漢人為主體的史觀,這次藉由部落耆老的詮釋與資料策劃展覽,意義十分重大,代表臺博館重大史觀的改變,也透過與在地部落、文物、語言與觀點的連結,重新詮釋臺博館所典藏的原住民文物。

 

文化部李連權常務次長說明,「重返霧臺特展」代表著推動自由民主與原住民主流化的決心。「百合花精神」在十幾年前已影響了野百合運動,相信未來屬於魯凱族的「百合花精神」也會感染全臺灣,在困難的環境越發努力,這些都是大家值得學習的態度。

 

臺博館的魯凱族館藏包括具有百年歷史以上的典型魯凱族屋頂型傳統木盾;國內著名的原住民研究者高業榮教授採自霧臺鄉大武村的人面紋彩繪雕刻屋柱;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也借出典藏的「魯凱族霧臺社木雕簷桁」參展。這次也從神山、霧臺、佳暮、阿禮等部落借出展示文物,包含傳統服飾、配件、禮器。民眾若想瞭解更多展覽詳細內容及活動資訊可上臺博館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