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化」是復育自然的有效方式!城市也能守護生物多樣性

您所熟知的公園是哪一種型態?是平整草皮、植栽和人工設施的公園,還是擁有豐富多樣野生植物的生態環境?您是否知道,過度人工的「自然景觀」,如單一種植的農地和樹林,實際上可能沒有如大家所想像中的有助保護生態?也許適度的「野化」,對環境和人類有更多好處。

您是否看過荒廢地區的紀錄照片?幾十年後回訪,原先死氣沉沉、杳無人煙的區域和建築,逐漸被植物佔據,甚至有動物在此安家。這不禁讓人讚嘆大自然的強韌生命力,也啟發您我思考:或許「自然野化」能成為人類世界的重要助力。

野化(Rewilding)是什麼?

一般而言,「野化」(Rewilding)是以低度人為干預的方式,讓一大片範圍的生態自然復育,直至恢復生物多樣性。野化能夠讓大自然重拾生機,幫助受破壞、貧瘠或過度種植的土地復原。

通常人為野化的區域是面積較大的土地,如 2019 年上映的紀錄片《我家有個開心農場》(The Biggest Little Farm),一對夫妻買下 200 畝(約 2 萬平方公尺)的廢棄農地,耗費近 10 年、受盡挫折,才打造出一座無農藥、無化肥的農場。這裡種植上萬棵果樹、超過 200 種作物,也畜養雞、鴨、豬、羊等牲畜,吸引多種野生動物出沒,是一片完全自然永續循環的農場。

法國東南部瓦朗斯(Valence)的生態果園採取較自然的方式維護環境。
法國東南部瓦朗斯(Valence)的生態果園採取較自然的方式維護環境。

野化的土地會長出野花與雜草,看似凌亂卻能吸引不同生物前來,包含多數人喜歡的益蟲(如蜜蜂)和不那麼喜歡的「害蟲」。若要有效野化,可不能為了剔除害蟲而過度干預生態

想讓土地健康且平衡地成長,最好的方法就是交給大自然,以食物鏈、萬物相生相剋的準則運行,避免過度人為干擾和掌控(如除蟲、施肥、除草等),讓各個物種各司其職。通常野化的土地會維持小規模的農作,但會避免單一種植和過度放牧。

對於較易發生水患的地區,野化方向就會著重在重建自然水道,使河川能夠流動、吸引河狸前來築壩,保護河域的水資源。如此野化環境不僅能減少水災,也有效改善生態健康。

野化有哪些好處?

隨著氣候危機的衝擊越來越強烈,自然野化是減緩破壞和損失的有效方案。成功野化生態的好處包含:

  • 增進生物多樣性

  • 改善土壤健康

  • 帶來更乾淨的空氣和水資源

  • 促進農業的韌性

  • 減少水患風險

  • 增加碳封存(carbon storage)的能力

野化是以生態為中心的方式建造社區,因此必須調整民眾的觀念,尤其是改變「人類凌駕於自然生態」、「動植物須按照人類的審美和喜好生長」的想法,認知「人類是自然生態的一部分」。當觀念改變了,對待環境、運用資源的方式就會顯著不同,生活才會更加永續,追求共好。

此外,接觸大自然是放鬆身心、調適情緒、照顧心理健康的好方法,如果野化的空間增加了,更多民眾就可以在閒暇時間踏青、享受芬多精、欣賞野生動物。

臺北擎天崗步道結合自然野生植被和人工步道,既能保護環境也能顧及民眾安全,是健行踏青的好選擇。
臺北擎天崗步道結合自然野生植被和人工步道,既能保護環境也能顧及民眾安全,是健行踏青的好選擇。

城市也可以做到野化?如何打造一個野化社區?

也許大規模的土地野化有點不切實際,尤其在地狹人稠、寸土寸金的城市,連居住空間都難以爭取,有辦法做到野化嗎?其實,並非只有大片土地野化才能改善在地生態,小規模野化也可為自然創造空間、繁衍原生植物和動物

城市野化可以從公園和住宅庭院開始著手,將原本單一的草皮改造成無脊椎動物(如昆蟲、蝸牛、蚯蚓)和小動物(如松鼠、鳥類)的家。英國植物保育組織 Plantlife 曾發起一個活動,呼籲一個月不除草資料來源:GPUK,Living wildly – the rewilding movement flourishing in the UK,讓綠地自由生長野花、雜草和樹苗,為蜜蜂、蝴蝶等授粉昆蟲提供食物和居所。結果顯示,這些新加入的生物群有效幫助降低污染、增加碳封存並提高土壤穩定度。

2022年,倫敦塔旁的護城河種了許多花卉,可成為野化的助力。
2022年,倫敦塔旁的護城河種了許多花卉,可成為野化的助力。

小規模野化的關鍵好處是為野生動物創造路徑,這些綠色廊道讓野生動物交錯互動、為四處遊蕩的物種提供食物和住處,並且與更大範圍的生態區域帶來連結。隨著氣候越來越極端,讓原生物種能夠移動和適應環境顯得相當重要。

英國城市野化地區的梅樹上出現巢鼠(harvest mouse)。
英國城市野化地區的梅樹上出現巢鼠(harvest mouse)。

一般人也可以從微小的地方做起,例如陽臺的花圃也能為野生動物創造生活空間,養些自然野花能讓經過的蜜蜂、蝴蝶獲得食物,使牠們得以繁衍。其他像是保護綠地和水域、嘗試都市農耕、建造屋頂花園等,都是帶來改變的好方法。

臺灣「城市野化」的成功案例

致力推動讓植物自然生長、人草共生的「雜草稍慢雜草稍慢官網」,在臺灣耕耘已約 10 年,透過與學校合作、認養土地進行生態實驗、舉辦工作坊,結合休閒和教育,引導民眾認識「野化」,發現自然生態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共同經營「雜草稍慢」的賴瑋婷表示:「我們希望創造野化的綠地是沒有這麼多的人為污染。在城市裡一定會有人為干擾,包括亂丟垃圾,所以我們會把它減少。現在環境已經失去平衡,野化是放養它,但也是要去維護的。我們甚至會引進一些臺灣的原生植物,讓它可以自由來這邊生長,讓城市人感受到什麼是自然的綠地。」

以 2021 年 8 月與臺北市太平國小合作的計畫資料來源:關鍵評論網,透過「雜草」來野化城市,為後疫情時代帶來觀念翻轉的六感療癒為例,雜草稍慢在認養的土地上排除人為污染、減少強勢植物競爭後,隔年 5 月發現野花野草的種類從 20 多種增加至 40 多種,吸引許多瓢蟲、蜂類、蝴蝶、蟋蟀、蚱蜢前來覓食。同學們難得可以近距離觀察昆蟲,也認識了雜草在大自然扮演的角色。瑋婷分享:「我們相信每個雜草生物都有自己的價值,希望大家去認識更多的多樣性,就不會去剷除它,使物種越來越少。」

「雜草稍慢」在中山捷運站附近認養一塊地做城市野化。
「雜草稍慢」在中山捷運站附近認養一塊地做城市野化。

此外,中山捷運站附近有一小塊土地,與周邊的城市街景相比顯得格外不同,可看見麻雀、蝴蝶和俗稱「大笨鳥」的黑冠麻鷺在此停留。「雜草稍慢」認養這塊地超過半年,但過程可說是挑戰重重,最困難的考驗往往是人的不理解。「有些民眾會撒飼料、放老鼠藥、拔雜草,很多人投訴我們有老鼠、蟑螂、蛇或垃圾,但這些真的是我們造成的嗎?我們一直在調整溝通方式,要記得不是大家都理解或支持,要試著去感化別人。」

做城市野化的區域可看見麻雀、蝴蝶和俗稱「大笨鳥」的黑冠麻鷺在此停留。
做城市野化的區域可看見麻雀、蝴蝶和俗稱「大笨鳥」的黑冠麻鷺在此停留。

為配合城市的條件和需求,雜草稍慢適度地修剪枝葉,避免影響行人經過或遮擋行車視線,期待與在地社區共存。「我們認養這塊基地,就是因為想要成為綠色走廊。我們相信美好的東西要慢慢醞釀出來,所以從這裡開始,慢慢地繼續認養。」

「雜草稍慢」創辦人之一賴瑋婷,在野化點採集雜草製作香草包,於工作坊向民眾分享。
「雜草稍慢」創辦人之一賴瑋婷,在野化點採集雜草製作香草包,於工作坊向民眾分享。

您我都能守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界自我調節的結果,但如今,由於長年來的過度獵捕、大規模開墾、廢棄物污染、氣候變遷、土地退化等因素,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快速流失,約 100 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威脅,更逐漸衝擊人類的生存與安全。但您我能夠阻止這場危機!

在生活中,有許多您我做得到的小事,都能夠為守護生物多樣性做出貢獻:

  • 嘗試小規模野化,為小生物提供生存環境

  • 購買商品時,確保原料產地、製造過程都友善環境

  • 改變日常飲食習慣,少肉多蔬、選擇有機或自然農法的食材

  • 珍惜資源、減少浪費,盡可能延長物品的使用時間

  • 拒絕污染,妥善處理廢棄物、避免製造垃圾

  • 支持促進環境永續的政策和團體

  • 接觸環保和生態相關知識,並與親友分享

大自然給予人類豐富的資源,我們有責任妥善地運用和維護、確保生態永續,使未來世代能夠繼續擁有這些美好。

延伸閱讀:

The post 「野化」是復育自然的有效方式!城市也能守護生物多樣性 appeared first on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