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劈柴) 侯友宜拐進死胡同了嗎?──國民黨三度跌倒的迷思

中共政治局常委、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右)在廈門會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左) /you tube 畫面
中共政治局常委、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右)在廈門會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左) /you tube 畫面

現在斷言新北市長侯友宜拐進死胡同,是否太早了?國民黨明知「帶職參選」沒好下場,為何朱立倫、韓國瑜和侯友宜再三前仆後繼?韓國瑜雖然「三輸」了,如今卻有人別有居心操作「侯下韓上」,郭台銘、柯文哲更在一旁虎視眈眈,金小刀、朱立倫要如何絕地大反撲?忍辱負重,耐心等待郭、柯無條件投降嗎?

1998年台北市長選戰,阿扁意外敗選,羅文嘉事後安排了一場餐敘,筆者當時有機會向阿扁說明一些自己的看法。阿扁一見面語氣不是很平靜,他說,「有媒體說我連任後,一定會見獵心喜參選2000年大選,你為何不當面跟我談,卻跟著起哄,讓我有理說不清?」

阿扁情緒平穩後,他意在言外強調,當時台北市議會朝小野大,國民黨透過一些小咖議員,就可將他綁在議會,讓他無法分身去跑大選行程,甚或透過小咖議員當面痛罵、言語侮辱,讓他出糗、難堪,再透過優勢的媒體傳播出去,讓他丟盡臉面,大選豈不是拐入死胡同?當了「沙包」除了提前打包回家早點睡,還有別的選擇嗎?

阿扁擔任台北市長期間,筆者為自由時報台北市政組長,一個禮拜,扁幕僚都會安排二、三次中午在市長室吃便當,讓筆者在互動中獲得一些市政的第一手資訊。後來,阿扁進入總統府,筆者在自由時報也轉任政治組記者,繼續與扁和相關幕僚直接互動。

雖然時過二十年,人走茶涼了,但對於阿扁所說的「帶職參選」風險問題,筆者卻是有更深入的認知和體會。2016年,當時的新北市長朱立倫「帶職參選」,2020年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沒多久,也跟進了,但朱、韓為何會陰溝翻船?果真與「帶職參選」有關嗎?抑或這純粹是綠營側翼的分化「離間計」?

2016的慘敗,反朱人士聚焦在「換柱」,鮮少人注意「帶職參選」後遺症,2020年國民黨主席吳敦義開巧門,徵召韓國瑜或可謂是「非戰之罪」,但2023年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既有親身經驗,韓「三輸」的記憶猶新,儘管如此,國民黨還是開巧門徵召提名新北市長侯友宜,難道是「綠營下棋者」透過安插的棋子,影響了藍營高層,變相促成朱立倫「乾綱獨斷」嗎?朱立倫真的甘心看國民黨在同一個地方三度跌跤?

熟稔藍營生態和高層互動的政治大咖透露,2024大選,朱立倫比任何人都想國民黨勝選,他一再高喊:「我忍辱負重!」並非無的放矢;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和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副董事長高思博今(2023)2月和6月兩度赴中國,私下和特定人士交流,是否影響藍營大選布局?其中有何秘辛?外人不得而知。但朱立倫背後有「下棋者」,相關陰謀論早已不脛而走。

「帶職參選」是侯友宜軟肋

侯友宜最大軟肋在「帶職參選」,從五月中旬以來他民調溜滑梯往下,到七月中已穩坐侯老三寶座,不難窺見端倪。同時,由於侯友宜在諸多場合不斷歪樓和自曝其短,外界對侯政治性格的「不完美」,也有了更多的理解。換句話說,侯既是驕傲的公雞,更是十足白目,如7月16日凱道大遊行,大家皆知曉那是白色力量和柯文哲的主場,但侯開口講的是「下架民進黨,讓國民黨上台執政」的老套,難怪台下會比倒讚和噓聲不斷。

再以備受關注的黨內整合為例,韓國瑜、郭台銘被認為是侯迫切需要拉攏的對象,孰料,相關人士卯盡洪荒之力,促成「侯韓會」、「侯郭會」,卻反而衍生「相見不如不見」的負面效應,讓居中牽線的人只能徒呼負負,他們不約而同私下向人抱怨:「驕傲的公雞,真是誤人誤己!」

侯友宜的高人氣,原本是奠基在「不藍不綠」走中間路線的形象基礎上,但在紅統、深藍不斷質疑「藍皮綠骨」後,金小刀挺身而出,讓「馬英九路線」的面具掛在侯臉上,但此舉明顯是兩面刃,一方面雖穩住深藍基本盤,有效阻嚇「換侯」雜音,卻也讓侯人設大崩壞,中間路線形象大破功,目前正陷入父子騎驢的尷尬窘境。

「公雞啼叫天就亮了」,國民黨雄壯威武時代,透過強勢文宣,的確可以隻手遮天,將天亮的功勞,歸諸公雞的通天異能,但公雞若不是在對的時間、地方啼叫,真的能把天叫亮嗎?推動這種宣傳的人是騙子,相信這種宣傳的人是傻子,但決定謊言擴散、存活時間、空間的也是傻子,只要傻子一廂情願「相信」騙子,警察除了以呂洞賓的遭遇自我解嘲外,又能如何?

喬治歐威爾的名著「一九八四」,曾描繪老大哥的高明統治術是「戰爭即和平,奴役即自由,無知即力量」,如果仔細觀察特定候選人的參選訴求,大家真的會發現2023的台灣「老大哥」真的無所不在,更關鍵的是許多傻子還一廂情願認定高舉「救世」大旗的那些傢伙,真的是先知呢!

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經濟繁榮,不要兵凶戰危。睜眼說瞎話的人,似乎忘了兵戎相見、砲火猛轟的情景,確實存在過。但那個時代的總統不是陳水扁、蔡英文,且民進黨和所謂「塔綠班」都不存在,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主政的「戰爭」,果真是蔡英文「挑釁」必須付出的代價?「一葉障目」真的會讓人看不見蔣家父子的「戰爭」,只看見蔡英文的「兵凶戰危」?